血管瘤如何治疗最好配图,仅供参考
5.2. 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具有高效、微创和经济的特点,可以有效控制血管瘤的快速增殖发展,促进退化吸收,减轻瘢痕遗留,已被医患双方接受和认可。随着国内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的成功研发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加持,局部硬化剂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适应证:①增殖期婴儿血管瘤;②肉芽肿性血管瘤;③血管疣状增生;④蜘蛛状血管瘤。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禁忌证:①对硬化剂过敏;②有严重过敏体质者;③有明显破溃感染者;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全身情况较差者:如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5.2.1. 硬化剂的选择
目前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硬化剂包括聚桂醇注射液和平阳霉素等,并各有优劣。硬化剂选择的关键是达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毒副作用。①聚桂醇注射液:聚桂醇注射液可以迅速损伤瘤体血管内皮细胞,使作用部位的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纤维蛋白原聚集成血栓,阻塞血管;其化学作用可使血管内膜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管腔闭塞,引起靶血管损伤和血栓纤维化,使血管瘤组织逐渐吸收缩小至消失。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剂型为1%聚桂醇注射液,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疼痛轻微,制作成泡沫硬化剂使用时,可达到减少用量提高疗效的目的。血管瘤区域组织注射后肿胀是聚桂醇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于几日内自然消退,临床上需警惕过量使用而导致局部坏死。②平阳霉素:平阳霉素是一种具有较强抗瘤活性的新型抗肿瘤药,其毒性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不损伤造血功能。平阳霉素注射入瘤体后可迅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消退血管瘤。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结合细胞内DNA,切断DNA链干扰细胞分裂和增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在最近的一项报道中,Liu等利用平阳霉素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婴幼儿SGH供血动脉取得了较好疗效。局部软组织肿胀、破溃、坏死是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此外发热及消化道反应等也较为常见,用药时应予以监测。
5.2.2. 硬化剂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硬化剂注射治疗时可采用多角度进针,一般先外周后中央,瘤体较大者可采取分次注药治疗。注射后早期可能会出现局部水肿、炎症等反应,或出现轻度组织缺血性坏死、浅表溃疡等。轻症可临床观察,严重者可行镇痛、冰敷或给予抗生素处理,必要时可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5.2.3. 疗效的评价及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黏膜正常,无瘢痕、功能障碍;②显效:瘤体缩小3/4;③有效:瘤体缩小1/2;④无效:瘤体无缩小,甚至有增大趋势。治疗效果的评价:随访1~2年,通过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结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