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此词条收录于12/31,仅供参考
化学平衡(chemical equilibrium)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含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状态。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 v正=v逆≠0,此时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是针对可逆反应而言的,对于不可逆反应,不存在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建立的前提是在恒温条件、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建立的条件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建立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原平衡被破坏。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有浓度、压力、温度等。对于热动力平衡,可以利用熵增原理、自由能以及吉布斯自由能作为判断依据。
1799年,化学家贝托雷(Betore)提出了化学平衡理论和可逆反应的科学概念。随后J.H.格拉德斯通(j. H. Gladstone)在1855年第一次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观点。1884年,范特霍夫(Van t Hoff)提出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Le Chatelier)总结了前人的论说,在1884年提出了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含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状态。其中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可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 上一篇: 有哪些预算方法(12/31)
- 下一篇: 怎么考律师证(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