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此词条收录于12/24,仅供参考
沼泽(英文命名:swamps、bog或marsh)指土壤常为水所饱和,表层生长着沼生和湿生植物,下层有潜育层或存在着泥炭化和腐殖质化过程的地段。广义的沼泽泛指一切湿地;狭义的沼泽则强调泥炭的大量存在。
沼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江河湖海的边缘地带,泥沙大量堆积,一些微生物对丛生的水草进行分解,逐渐形成了沼泽;此外,一些森林和草原地区,地势平缓,地面过于潮湿,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腐烂,不断循环便形成了沼泽。按照发育过程,沼泽可以分为低位沼泽、中位沼泽、高位沼泽;按照泥炭积累,沼泽可以分为潜育沼泽和泥炭沼泽;按照形成过程,沼泽可以分为海滨沼泽、湖泊沼泽和陆地沼泽。沼泽形成以后,井非维持原状固定不变,而是循着一定规律在演变。但由于沼泽类型的不同,主要是盐沼和泥炭沼泽的不同,其演变过程井不一致。沼泽(特别是泥炭沼泽)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泥炭沼泽是巨大的生物蓄水库;沼泽水具有过渡水体的特点;沼泽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聚积;沼生植物丛生,具有特殊的生态特点;沼泽表面具有多种微地貌形态,最常见的是团块状草丘(塔头)、垅块或垅网状草丘等。
沼泽的分布受地域分异规律制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气候冷湿、有冻土层存在的欧亚与北美大陆的寒带和温带地区。世界沼泽面积约268.3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沼泽面积11万平方千米,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沼泽最多,青藏高原次之,余为零散分布。世界上最大的沼泽地是巴西的潘塔纳尔沼泽地。
沼泽是湿地的重要组成类型,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以及降解污染物等众多生态功能。同时沼泽中的泥炭,含有大量的植物孢子和花粉,对研究古气候与古植被的形成与演变、古地理的发展规律方面,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沼泽中有许多动植物资源可以利用,如芦苇是造纸原料和人造纤维的原料。沼泽中的泥炭可以作为燃料,也可以作为花卉种植的土壤,沼泽还可以发展旅游,所以其经济价值也比较高。
- 上一篇: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 下一篇: 后赵-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