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 低血压的中医症状 治疗低血压的中医用药
最佳答案:
# 中医治疗方法
- 中药调理:中医会根据辨证结果用药,如气虚型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血虚者用归脾汤补气养血;肾阳虚患者,用右归丸温补肾阳;肾阴虚则用左归丸滋阴补肾。
- 针灸治疗:常选取百会穴升阳举陷、醒脑开窍;足三里穴调节脾胃、补中益气;气海穴培补元气、益肾固精;关元穴温阳固脱、补气回阳。也可通过艾灸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借温热之力温通经络、回阳救逆。
- 推拿按摩:可按摩头部百会、风池等穴位,疏通头部经络;按揉腹部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拿捏四肢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 低血压症状
- 全身症状: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早上较为明显,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
- 头部症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搏动性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尤其在突然改变体位时易发生。
- 心血管症状:心前区可能出现隐痛、不适,不仅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
- 神经功能症状: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 其他症状:还可能有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 常用药物
- 中成药:生脉饮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补中益气丸能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低血压;金匮肾气丸可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的低血压患者。
- 中药方剂:除了前面提到的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右归丸、左归丸等经典方剂外,还有人参汤可用于气虚型低血压,黄芪肉桂方适用于阳气不足型低血压。
血压低中医如何调理
在治疗低血压时常用补气补血的温补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不要进食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食品,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可以配合多进食一些含有优质蛋白的高汤,如海参汤,鸡汤,肉汤,排骨汤等,对于提高血压有很好的协助作用。同时还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引起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气血亏虚,心气不足,血流缓慢而引起血压降低。
对于低血压的中医治疗,目前暂无循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