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搬家搬厂 > 正文

外耳道感染怎么治疗(外耳道感染用什么药)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2 16:12 2

本文目录:

外耳道感染怎么治疗

外耳道感染怎么治疗

 最佳答案:

      外耳道感染的症状、治疗及用药情况:

      # 症状

      - 疼痛: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后可发展为胀痛,疼痛逐渐加剧,咀嚼或说话时会加重,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 分泌物异常:细菌感染初期可能有稀薄分泌物,后变稠成脓性;真菌感染可见白色豆腐渣状分泌物;有时还会出现脓血性分泌物。

      - 耳部瘙痒:外耳道皮肤受炎症刺激,会引发神经反射性瘙痒,可能局限于耳道内部,也可能波及周围区域。

      - 听力下降:外耳道充血、肿胀导致耳道狭窄甚至堵塞,影响声音传导,出现听力下降,还可能伴有耳鸣。

      - 其他症状:严重时耳周淋巴结增大,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若侵犯脑神经,会出现面瘫等相应症状。

      # 治疗方法

      - 局部治疗:未化脓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再涂抹抗生素软膏或抗真菌药物,如细菌感染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用咪康唑乳膏。有外耳湿疹时,可使用地塞米松乳膏等含糖皮质激素的药物。也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 全身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可口服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真菌感染引起的需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过敏引起的可服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

      - 手术治疗:坏死性外耳道炎多数起病急、耳痛剧烈,一般抗炎治疗无效,需要清除局部病灶,早期实行根治性清创术。

      # 注意事项

      患者应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自行掏耳朵,防止感染扩散;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外耳道炎怎么治疗好

有木有去医.院看过呀,应遵医嘱按时使用抗生素、止痛等药物进行治疗,定期就医复查。其次,平时应保持耳道清洁与干燥,及时清理耳道分泌物,避免挖耳或异物刺激。勤换洗床单、枕头等用物。如果还没有看过,就尽快去看看吧,不要耽误病情。听朋友说成 都 民 生 耳 鼻 喉 那还可以,之前他 家 小孩有外耳道 炎就是那看的。

耳朵 外道 发炎怎么治?

鼓膜无穿孔的情况下,可滴2%石炭酸甘油,
如果出现鼓膜穿孔,在尽量清除分泌物后,可用2.5%的氯霉素甘油滴耳朵,
鼓膜膨隆明显,应行鼓膜切开术
还应吃足够的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

外耳道感染用什么药

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治疗:
本病的治疗,一般以耳道内滴药为主。耳疼及红肿较明显者要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以中药治疗为主。
预防:
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
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中药可用耳炎灵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 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