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家建议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1-20 18:06 8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家建议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家建议

 最佳答案:

      建议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应首先考虑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优先考虑选择持续应答率较高的药物。对于确定选择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可以首先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a-2a(PEG-IFN a-2a)。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感染/肝病科张立新

      建议2:在选择干扰素治疗时,应重视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发生应答与否或发生应答的时间等具体情况,在《指南》基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疗程、监测和随访时间,必要时可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3:在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中,对于

      1、年龄较轻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

      2、近年内希望生育的患者

      3、期望短期时间内完成治疗的患者

      4、机体免疫清除反应较强的患者(如病毒载量较低、ALT水平较高、肝脏炎症程度较重)

      应优先考虑推荐干扰素治疗

      建议4:对于长期轻度ALT水平升高(ALT 1-2acute;ULN)或正常的患者:如患者年龄较大、有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癌家族史、HBeAg阴性、B型超声或FibroScan检查提示肝脏有慢性病变,建议肝活检。如活检显示有明显肝脏病理改变,建议使用包括干扰素在内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ALT水平明显升高(10acute;ULN) 的患者:

      应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ALT和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可以适当给予护肝药物等对症和支持治疗。

      一旦ALT水平开始下降,或降低到10acute;ULN以下,则可以开始启动干扰素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推荐剂量或先从小剂量对于ALT水平明显升高(10×ULN)的患者,如果考虑选择干扰素治疗,必须由具有丰富干扰素临床治疗经验的专家实施或指导下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于干扰素的基本剂量和疗程及个体化调整,建议:

      建议5:

      关于干扰素的基本剂量和疗程及个体化调整,建议:

      3、如果治疗6个月仍未出现治疗应答,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意愿和配合程度来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如果患者的HBV DNA,尤其是HBeAg定量呈现逐步和进行性下降时,判断可能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较重要的意义,已经有一定程度下降,建议继续观察治疗3个月(总疗程至少12个月),再根据患者应答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6:

      关于干扰素治疗中的监测、随访和处理,建议:

      1、治疗前应测定基线指标,包括HBeAg、HBV DNA定量、ALT/AST、TBil/DBil、血常规、B型超声或CT检查等,以及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总三碘甲状腺氨酸、总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激素)测定。

      2、开始治疗后每周监测一次血常规,并根据变化适当处理(见专家建议5)。指标稳定或改善后可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直至每月监测一次。

      3、治疗开始后的前3个月,应每月一次监测ALT和HBV DNA,明显下降后可延长监测间隔时间,直至每3个月一次,同时监测HBeAg/抗-HBe.

      4、对达到治疗终点后结束治疗的患者,应当密切随访,起初每月一次,3个月后逐渐延长随访间隔时间,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

      建议7: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患者作疗效预测时,建议:

      1、不应根据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规律来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疗效预测,也不宜根据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规律来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2、在预测或判断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出现持续应答时,观察时间不宜过短,应当在治疗后6个月后,根据HVB DNA和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建议8: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处理

      关于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处理,建议:

      1、对于治疗中发生外周血改变的患者按专家建议5-1方法处理。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G-CSF或GM-CSF治疗。

      2、治疗过程中发生甲状腺功能相关的指标(总三碘甲状腺氨酸、总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激素)升高或下降时,应与内分泌专科医生共同诊治,必要时可暂停干扰素治疗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