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号子》,此词条收录于01/01,仅供参考
制作号子即竹麻号子,流行于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同乐村的芦沟、金华村的金鸡沟、金河村的杨湾和花楸村一带,是当地造纸工人劳动时创作的一种民歌形式,节奏鲜明,唱腔多样,主要以吆号声协调动作。
制作号子按不同的劳动工种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五类,是一种在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的民歌,与各类生产劳动相辅相成。制作号子(竹麻号子)是原汁原味的川西民歌艺术,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传唱的劳动歌谣。平乐镇早在宋代就以造纸闻名,有“成都草纸半平落(乐)”之说,劳动工人在造纸作坊中对竹麻[a]进行不断的捶打和搅拌,在漫长而单调的生产劳动中,竹麻号子应运而生。
2008年6月7日,制作号子(竹麻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号子主要流行于邛崃市平乐镇一带,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与当时平乐镇繁荣的造纸业密切关联。据记载,宋代《九域志》中所言“平落(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井繁富,纸市尤大。”可见当时平乐镇的繁荣昌盛。《邛州志》中也明确提到平乐镇的造纸工业影响甚大,所谓“成都草纸半平落(乐)”,即为此地造纸业的盛况。此时,成都地区一半的草纸产自平乐镇,纸张的运输和传播主要依赖白沫江水路,沟通临邛镇南河,连接成都各大码头或乐山水路,销往全国。
- 上一篇: 萧纪-南北朝时期南梁皇帝
- 下一篇: 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