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存在主义-当代西方哲学流派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4-12-31 09:47 15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此词条收录于12/31,仅供参考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的哲学流派,诞生于二十世纪左右,起源于德国,兴盛于法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潮,成为20世纪时代精神的一个表征。存在主义又名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有关人的生存问题的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处在全面危机下的时代的产物。

      存在主义是把存在放在本质之上的一种哲学学说,作为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代表人物是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二人继承了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借鉴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创立了存在主义学派。在此之前的克尔凯郭尔、尼采、胡塞尔等人被誉为存在主义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开始在法国盛行。代表人物是马塞尔和萨特,其中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的克尔凯郭尔最大的哲学贡献是提出“孤独个体是存在”,雅斯贝尔斯对生存的解释是个体人的存在状态和生活方式,同为基督教存在主义者的马塞尔赋予存在超越性的意义,即信仰和希望,海德格尔认为唯一本体的形式是人的存在,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

      德国海德格尔1926年的《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最早提出存在主义称谓,法国马塞尔是最早用文学艺术创作去解释存在主义理论的人,法国萨特最早提出存在主义概念,其于1945年发表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标志着向全世界正式推出存在主义运动。存在主义哲学核心理念包括存在的分类、自由与选择、存在先于本质、向死而生、世界的荒谬性等。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戏剧领域均有较大影响,存在主义文学,将存在主义哲学赋予具体形象,阐述存在主义理论,兴盛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和五十年代之间,是关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文学思考。存在主义艺术将存在主义的忧虑、荒谬、焦虑、自由等主题以视觉化形式融入艺术创作,是一种思想和心境的物化,重塑了20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服饰、绘画、音乐等流行文化。在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方面,存在主义也颇有建树,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它通过分析个体存在来探求人的存在意义和恢复存在完整性;它反思和回应人的存在状态,为解决人的存在性焦虑提供方案,促成生活政治这一新政治形式的形成;它在与社会工作的结合过程中彰显了人本主义,关注个人当下生活中的痛苦和矛盾。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