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a]-约公元前118年 ),字长卿,本名犬子,蜀郡成都[b](今四川省成都市)人,西汉前期著名文学家 、政治家 、辞赋家,是巴蜀文化和文学的杰出代表 。
司马相如少年时好读书,学击剑,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景帝时,他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便称病去职。后司马相如游学于梁王属地,成为梁孝王的文学侍从,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老家,家贫无以自业,依附故友、临邛县令王吉,认识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此后他因文才被汉武帝赏识封为郎官,期间他去巴蜀向百姓宣喻,写下《喻巴蜀檄文》。之后封为中郎将,出使巴蜀一带,为汉武帝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写下《难蜀父老》。司马相如后因被人上告收受贿赂而免官,一年后被再次启用,仍担任郎官,后拜为孝文园令。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司马相如因病去世,享年62岁,留下遗作《封禅书》。
司马相如善于辞赋,其作品辞藻富丽,结构宏大,著有《子虚赋》 《大人赋》《上林赋》等,另有散文《喻巴蜀檄文》《难蜀父老》等。文学上,他是汉赋的奠基者,被后世人尊称为“赋圣”和“词宗”,对后代的蜀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上,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出使西南夷,有力地维护汉王朝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统治。
- 上一篇: 土壤侵蚀-土壤及母质被破坏的过程
- 下一篇: 李密-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