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此词条收录于12/25,仅供参考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景颇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中景颇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在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社会实行着一种以“崩督”为首构成的政治制度,被称为“山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景颇族人民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颇族文化。其中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都会组织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在这个节日期间,成千上万身着盛装的景颇族男女从各地聚集到广场上,一同参加目脑纵歌盛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景颇族居住地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景颇族在经济、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进步和发展。2015年,《德宏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二五”规划》方案的出台,使得2015年景颇族基本实现“五通十有”,实现“一消除、二达到、三提升”的目标,基本解决景颇族的绝对贫困问题;景颇族的公共事业也有了质的发展,基础建设也有了更大的保障,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景颇族的起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的氐羌人有关,最早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景颇族被划分为五个支系,分别是“景颇”,“载瓦”,“勒赤”,“浪峨”和“波拉”。支系的名称也是各支系的自称和支系语言的名称。其中,“景颇”既是支系名称也是民族名称。各支系有自称和对其他支系的他称,与景颇族杂居的汉、傣等民族对景颇族各支系也有不同的称呼。
- 上一篇: 姜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 下一篇: 齐晏孺子-春秋齐国在位十个月的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