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搬家搬厂 > 正文

古诗渔歌子(古诗《渔歌子》全诗是什么意思?)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6 15:40 2

本文目录:

古诗渔歌子

古诗渔歌子

 最佳答案:

      常见的《渔歌子》诗词主要有张志和、李珣、李煜等人的作品,以下为你介绍: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原文

      u003e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赏析:这首词是张志和的代表作。词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自在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的景象,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春汛图。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刻画了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乐而忘归的情态。整首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 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 原文

      u003e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 赏析: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荻花在秋夜的潇湘江上摇曳,橘洲的美景如画,在碧烟和明月下,渔人刚刚收竿。下片写人情,以水为乡,以篷为舍,常吃鱼羹稻饭,饮酒读书,不把名利放在心上,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

      -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 原文

      u003e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 赏析:起句“浪花有意千里雪”,描绘出浪花翻卷如千里白雪的壮观景象,“桃花无言一队春”,写桃花默默开放,带来一片春色。“一壶酒,一竿身”,刻画了渔父手持钓竿、饮酒作乐的形象,最后以“快活如侬有几人”反问,强调了渔父生活的自在快活,也透露出李煜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渔歌子全诗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作者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赏析]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古诗《渔歌子》诗词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渔歌子》全诗是什么意思?

古诗《渔歌子》全诗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一、古诗全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二、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