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肺动脉压31怎么治疗
最佳答案:
肺动脉压31mmHg属于肺动脉高压的范畴,需要及时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 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等,用于减轻液体潴留和心脏负担。
-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安立生坦等,通过阻断内皮素的作用来舒张肺动脉血管。
- 前列环素类似物:如伊洛前列素、曲前列尼尔等,具有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的作用。
- 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通过延长一氧化氮的血管扩张作用来治疗肺动脉高压。
-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促进剂:如利奥西胍,通过促进血管扩张改善症状。
- 强心剂:如地高辛,用于增强心脏收缩力。
- 抗凝血剂: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2. 手术治疗
-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
- 肺或心肺移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患者。
3. 一般治疗
- 氧疗: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提供额外的氧气改善低氧血症。
- 预防感染:由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免疫力较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 康复和运动训练:适当的康复和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社会心理支持: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要心理支持来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治疗肺动脉高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症状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这是一种极度恶性的疾病,七成多患者是年轻人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癌症愈 后差,但没人知道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极度恶性疾病,其愈后是灾难性的,可以说,这种病就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肺动脉高压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的内皮肿瘤,相当于内皮细胞恶变后快速在肺动脉血管腔中生长并长满,所有静脉血因此都被肺动脉挡在一侧。如无正确治疗,患者很快会死于难以纠正的右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患者75%病人死于诊断后的5年内,症状出现后平均生存期为1.9年;有右心衰表现者,平均生存时间小于1年。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生存时间在逐年增加。及时早期诊断治疗可使20%病人的病情稳定,甚至痊愈。 这种疾病平均发病年龄是36岁,75%患者集中于20~40岁年龄段,还有15%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几岁的孩子也会发病。这是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疾病,临床应提高警惕。肺动脉高压临床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如果接诊医师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程序不清楚,不熟悉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易误诊为一般心脏病或者哮喘。 如临床医师注意到X线胸片有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段突出而不能以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风心病、先心病、冠心病等疾病解释,即应想到本病可能,这时应进行超声心动图、心导管等检查检测肺动脉压力,并作有关系列检查。这是一种能够治疗的疾病,但目前尚无特效治愈方法。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经常会在临床医师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这个病没法治,回家好好生活吧。即使在很多大医院,医师们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这是不治之症。其实,这是相当陈旧的观念。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医学界对这种疾病确实缺少治疗手段。但此后一些新的药物陆续被研发出来,患者5年或10年平均生存率可提高数倍。药物之外,近几年基因治疗、活体肺移植、房间隔造瘘等新疗法也不断出现,也就是说,对于肺动脉高压,现在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手段。肺动脉高压怎么医治?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收缩压超过4.00 kPa30 mmHg 或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67 kPa 20 mmHg。造成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很多,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等情况。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除一般性治疗如病因治疗、减肥、瓣膜外科手术和治疗伴发疾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之外,还包括以下一些特异性的药物治疗措施。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可对10%的肺动脉高压病例治疗有效。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很早就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前开发成功的新的前列环素制剂依前列醇,已经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金方法”,尤其适用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对于其他原因引起者效果一般。但依前列醇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除必须中心导管给药和留置导管外,还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不可处理的腹泻、下颌疼痛、血小板减少、系统性高血压、脸红等。该药的价格亦非常昂贵。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如波生坦,其改善肺动脉高压的能力不如依前列醇,且亦有一些不良反应,如30%的患者出现肝毒性、贫血等。
其他如西地那非、NO等,亦可用于经选择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由反复发作的肺动脉栓塞引起者,可采用抗凝、下肢静脉滤网置入、肺动脉血栓切除等治疗方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血栓切除术的死亡率可达5%~15%。
其他一些更新的治疗措施如基因治疗正在研究,这有赖于对肺动脉高压致病基因的识别、筛选和调控,前景虽然光明,但若短期应用于临床却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