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髂内动脉闭塞怎么治疗
最佳答案:
髂内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改善血液循环。
2.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闭塞的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对于多数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3. 外科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搭桥手术,绕过闭塞部位,恢复血液流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动脉内膜切除术、动脉吻合术及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这些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4.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体重、定期运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
5. 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如使用压力袜或进行特定的运动疗法,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恢复快的优势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而外科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严重、介入治疗无法解决的患者。保守治疗在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血管为什么会闭塞?
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则行走后整个臀部和下肢有酸胀、乏力和疼痛,如症状发生于小腿,则提示可能为股动脉闭塞。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的静息痛,在夜间更为剧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在严重缺血下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产生,而且易演变成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可同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当动脉管腔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时,患肢动脉搏动随之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如闭塞在腹主动脉下端或两侧髂动脉,则双侧股动脉搏动均减弱或消失,如闭塞在一侧髂动脉,则一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如闭塞在股动脉下端,则股动脉搏动可扪及,但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不能扪及。故体表动脉扪诊常可初步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但需 注意约有6%的正常人足背动脉也不能扪及故应结合症状和其它辅助检查来作出诊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故许多患者可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的动脉硬化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在病程中随时有发生心肌梗塞、脑溢血或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其他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差,如伴有糖尿病,预后也较差。
动脉硬化性闭塞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使病变动脉恢复弹性和再通。目前所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制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患肢的侧支循环,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前已述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弥漫性病变,往往涉及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动脉,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饮食要注意合理调节,防止脂质代谢紊乱和血胆固醇过高。中年以后应避免经常进食过多动物性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豆类、豆制品、植物油、各种水果等。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调节、调整血脂代谢等都会有所帮助。此外戒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都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发展和恶化。
(一)药物疗法
1.降血脂药物 血脂过高的病人经饮食控制后血脂仍不降低者,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1)烟酸肌醇酯:一种温和的周围血管扩张剂,也有降胆固醇作用。每日3次,每次0.2~0.4g。或每日1~2次,每次100mg,肌肉注射。
(2)维生素C:据报道,较大剂量的维生素C有降胆固醇作用。每日3次,每次0.5g。
(3)阿妥明:降血脂的作用较肯定,但对肝脏有损害,应用时要注意检查肝功能。每日3次,每次1~2丸。
(4)脉通:每日3次,每次2粒。
2.降血压药物 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人约有40~50%伴有高血压,常给手术带来一定危险性,故应同时治疗高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复方降压片、利血平等。如考虑有肾动脉狭窄,可试用巯甲基丙脯氨酸,此药为抗肾素药物,每日3次,每次25mg,可根据降压情况,调节剂量。
3.血管扩张药物 应用血管舒张药物后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从而改善患肢血液供应。常用药物有地巴唑、硝苯吡啶、妥拉苏林、烟酸等。
4.中草药制剂 中草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毛冬青等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放入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作静脉滴注,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有一定作用,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常用药物之一。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如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动脉轻度狭窄,则可暂不手术。出现间歇性跛行并经动脉造影证实有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管径小于正常管径的50%)时则需手术治疗。当伴有严重静息痛或足趾溃疡及坏疽时,更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较差。
2.禁忌证 近期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如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不宜施行手术治疗。过去有心肌梗塞病史者,不应笼统地列为手术禁忌,应根据其近期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而定,一般可选用较简单且危险性较小的手术方式。
动脉输出管道有狭窄或闭塞,常规的动脉旁路移植术常导致失败,故一般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3. 手术方法 主要采用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术,在闭塞动脉的近远端作桥式端-侧吻合,以重建动脉血流。近年国外和国内均已开展经皮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简称PTA)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髂动脉短段狭窄,尤为见效。
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治
治疗1.一般治疗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手术治疗
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
(1)动脉旁路术 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动脉内膜剥脱术 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