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脾俞的作用(中医理论解释穴位按摩治病的原理与作用?)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2 06:23 2

本文目录:

脾俞的作用

脾俞的作用

 最佳答案:

      脾俞可治疗脾胃不和、腰背部疼痛等。

      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属于背俞穴与脾胃相关,位于后背部前正中线旁开1.5寸,即位于第11胸椎水平面竖脊肌肌肉高点。脾俞可治疗脾胃不和、腰背部疼痛等。

胃的穴位艾灸

◆足三里--强壮要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简便copy取穴法: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
【主治】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具有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延年益寿之功。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2113。适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虚劳诸症。
◆脾俞--健脾利湿穴
【定位】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左右旁开1.5寸。
【主治】脾俞为脾的背俞穴,可健脾利湿。适用于腹胀、5261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
◆胃俞--和胃健脾穴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左右旁开1.5寸。
【主治】为胃的背俞穴,可和胃健脾。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4102等。该穴还可以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证。
◆中脘1653--健脾和胃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中脘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能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使...的营养物质充足,气血旺盛。

身体浮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抑制?

水肿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组织间隙过多的渗出液体,一般常见的情况都有心源性的水肿和肾性的水肿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水肿
    正常来说,由食物和饮料中吸收的水分经血液和淋巴循环后会由汗腺和尿道排出体外,容易浮肿的人可能是这两个系统出了毛病.
  摄取过量的盐会令水分滞留体内,也会出现浮肿现象.所以要维持水分平衡,就必须将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多吃加强水分循环的食物可帮助消肿.
  还有平日要减少摄取使身体易受寒冷的食物,冷饮或增加肠胃负担的食物,因此举易使肠胃疲惫,使体内的水分滞留下来.此外,要对付浮肿,温和或有利尿作用的食物要均衡摄取,而要使胃部得到休息,晚上也应减少饮食,不应大量摄入水分.
  平日多吸收钙质也能帮助排出体内由盐分产生的多余水分.含丰富钙质的食物有苹果,粟米,扁豆和硬豆腐等.此外,以下能促进水分循环和利尿作用的食物也不妨多吃.
  ■蒜头,红酒,提子,辣椒,鸡肉,粟米.
  一些能够摄取身体热量的食物,虽有消暑作用,但吃得太多会使体温下降,冰冻的乳制品,多吃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甚至酸的食物也会导致体内积水,大家要小心注意啊!
  ■啤酒,番茄,牛奶,乳酪,醋,梨
  血管三兄弟
  一般来说,身体能保持健康状态,全因体内细胞进行的分裂活动,继而排出二氧化碳和体内废物,负责运送营养和排走废物的正是血管三兄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当血液循环良好时,体内水分会随着血管不停流走,使身体保持着平衡的水分.但当血液循环不好时,体内便积存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并会在细胞里滞留着,使身体出现浮肿现象.
  悄悄的它来了
  虽然浮肿未必是一项严重的疾病,但也不要看轻,因为大部分的浮肿是由肾脏或心脏疾病所引致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意无意的行为也可能引致浮肿.例如当身体摄取味道过浓的食物时,便往往须伴以大量开水,如果身体不能适当地排出水分,便容易发生浮肿现象.
  另一方面,经常熬夜和工作压力很大的人,会减慢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易于积聚.
  此外,经常饮冻饮或处身冷气环境中,会使身体容易受凉,导致血液循环不佳,也会使身体出现浮肿现象.

中医理论解释穴位按摩治病的原理与作用?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按摩手法,或者借助于按摩工具在...的特定部位(穴位、反射区、疼痛部位等)进行的疾病治疗方法。
我国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推拿治病的方法,还有利用工具进行按摩治疗的报道,如治疗疝气用“木锥”,治疗性功能障碍用“药中”等等。
经过历代名医不断的创造和总结,穴位按摩已经发展成为风格独特治疗体系的临床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古代的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杨继州等,十分推崇穴位按摩的治病方法,使其在当时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是穴位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按摩专著陆续出版,并形成了独特的小儿按摩治疗体系。
民国时期,政府推崇西医,不倡导中医以及穴位按摩治疗,但穴位按摩还是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著名中医黄汉如在1933年出版了《黄氏医话》,记载了临床治疗经验和心得。作者认为:穴位按摩治疗疾病比服用药物要好,药物治病通常而言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治好了这种病,又引发另外一种病,或者说药物治病在一定程度上总会伤害身体,而穴位按摩则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种自然疗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穴位按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穴位按摩通过手法的作用,起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补虚泄实,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的作用。具体说来:
(1)调整阴阳...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是产生疾病的本原,无论是内伤还是外感,其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变化,即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按摩是根据不同的征候,采用不同的按摩部位和按摩手法,通过经络气血重新来平衡身体的阴阳,如腹胀积食,在腹部和背部以及相应的经穴上进行按摩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而胃肠蠕动亢进也可通过穴位按摩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按摩调整身体的阴阳同身体的状态有关。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使阴阳恢复平衡。
(2)疏通经络经络不通则引发疾病,经络不通可以表现出身体局部的不同症状,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感、麻木感。经络不通可引发肌肉紧张、痉挛,长期的紧张可引发肌肉实质性的改变,如纤维化、瘢痕化。穴位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肌肉神经,消除肌肉组织的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穴位治疗能明显减少肌电活动,直到消失,从而为穴位按摩治疗疾病找到了科学依据。
(3)调和营卫全身遍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脏腑功能失调或者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于体表反映,体表的病理变化通常反映相应脏器的病理变化,比如小腿上的胆囊穴压痛通常反映...胆囊有炎症或有结石,而按压胆囊穴就能起到治疗胆囊疾病之效。经络失常,营卫不合,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或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经络阻滞,发生疾病,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调和营卫,将疾病消除。中医学认为,体表同内脏由经络相联,按摩体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调整内脏的功能,将疾病消除。
(4)补虚泄实虚症表现为...内脏功能低下,实症则表现为内脏功能亢进。穴位按摩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体表,使...气血、津液、脏腑起到相应的变化,虚症补虚,实症泄实。较小的力度刺激按摩可以使...的生理功能活跃,较强的刺激则能够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奋。比如同是胃病,对于虚症胃病,在治疗时,可以在胸部和腹部的脾俞、胃俞、气海、中脘穴上进行小力度的轻柔的较长时间的按摩;对于胃肠功能亢进者,如胃肠痉挛,则要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较强力的短时间的点按等刺激,通过不同的手法实现补虚泄实。
(5)活血化瘀瘀血内停可引发脏腑或肌体的病理改变,按摩的作用在于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速,减小血液的流动阻力,改善心脏的功能,使心脏功能加强,加快微循环的建立,活血化瘀,祛除疾病。
(6)理筋整复穴位按摩对于骨伤、筋伤的整复有直接的作用,局部软组织、韧带、肌肉、肌腱拉伤均可用一定手法进行整复,关节脱臼、骨质增生等产生的痛感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法进行整复,矫正解剖位置异常,疏通筋络,通顺关节,治疗疾病。
穴位按摩是我国古代医家通过长时间摸索总结出来的中医学成果的一部分,是一门广泛运用于我国临床治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一项医学手段。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