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生鱼腐烂如何治疗
最佳答案:
1. 水质管理
- 提高鱼塘的溶氧量,确保水体溶氧量每天至少有12小时维持在3mg/L以上。
- 使用过硫酸氢钾等化学物质减少池塘有机物和底部耗氧,每7-10天使用一次。
- 定期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2. 提高免疫力
- 在饲料中拌入黄芪多糖免疫草和有益菌,每10-15天一次,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 定期使用泼洒姜(含姜醇、α-姜烯、柠檬醛、α-龙脑等),有效保护皮肤,增强免疫力。
3. 药物治疗
- 外用治疗:烂身严重时,上午大剂量的泼洒姜加聚维酮碘外泼,下午使用360菌毒速消,连用2次。
- 内服治疗:根据内脏的具体情况,配用地锦草末和黄芪多糖一起使用。
4. 预防措施
-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鱼类之间的摩擦增多。
- 定期喷洒维诺鱼虾生命液,帮助鱼类抵抗应激反应,补充体能。
- 科学防治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定期消毒,及时清除病死鱼。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治疗生鱼腐烂问题,并预防其再次发生。
黑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黑鱼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种类,学名乌鳢,亦称生鱼、雷鱼、乌鱼等,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最常见,下面来看一看黑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吧!一、生活习性黑鱼是底栖肉食性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生存临界水温0~41℃,最适生存水温16~30℃,其中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挠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等,幼鱼阶段摄食水生昆虫、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到了成鱼阶段则捕食小型鱼类、虾类、蛙类等,人工养殖时主要投喂小杂鱼、虾类等。
二、鱼塘建设
黑鱼养殖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湖水、水库水、井水等均可,池深2~2.5米,水深1~1.5米,池底为泥质,淤泥深10厘米,放苗前要做好清塘工作,可将水排干放置三周,放养前半个月往池塘内注水约15厘米深,全池泼洒生石灰消毒,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鱼塘周边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三、鱼种投放
黑鱼苗要选择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优质鱼苗,鱼苗下塘前用4%的食盐溶液消毒10分钟,放养密度要根据鱼塘条件、养殖技术等灵活调整,若放养密度太大会影响生长速度且容易诱发疾病,而放养密度太小又不能充分发挥出鱼塘的价值,一般每亩可放养10~15克/尾的鱼种1500~2500尾。
四、饲料投喂
黑鱼养殖投饵要做到四定,每天投喂2次,饵料以小杂鱼、虾类等鲜活物为主,其中摄食旺季投饵量为鱼重的8~10%,摄食淡季投饵量为鱼重的3~4%,活饵料不足时可投喂野杂鱼肉、大豆粉、花生粉、酵母粉等制成做成的配合饵料,但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五、水质管理
黑鱼快速生长离不开优质的水质,其一是定时给鱼塘增氧,例如每天下午两点要打开增氧机增氧,闷热天气的晚上也要开增氧机,其二是定期换水,换水时要先排掉约1/3的水,然后再注入干净水,换水频率因季节、天气等不同而不同,其三是定期消毒,常用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
六、病害防治
1、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亦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5、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生鱼白嘴白尾怎样治疗
1、白嘴病:病原体为粘球菌,鱼苗下池后一星期左右,即有此病发生。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故在池边观察在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症状。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保持水质清新,不施未发酵的人畜粪肥;
(2)用大黄1~1.5g/m3硫酸铜0.5g/m3化水全池泼洒;
(3)每天每万尾鱼种用洋葱、韭菜各500g磨浆,全池泼洒喂鱼,连用3天;
(4)用0.3g/m3强杀或渔经富氯全池泼洒,连续2天;
(5)用0.4 g/m3鱼虾强氯精全池泼洒,连用2~3天。
2、白尾病(白皮病):病原体为白皮极毛杆菌。症状: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鳍末端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致使臀鳍后方、尾柄基部皮肤腐烂,尾鳍残缺甚至烂掉。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爽,捕捞、运输过程中避免擦伤鱼体;
(2)用0.3g/m3鱼精富氯全池泼洒,连用2天;
(3)用二溴海因0.3g/m3全池泼洒;
(4)用溴氯海因0.3g/m3全池泼洒;
(5)用新鱼血停100g和鱼大壮100g拌饲料40kg的比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