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搬家搬厂 > 正文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有哪些?(糖尿病的四大治疗原则是什么?)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1-20 20:02 9

本文目录: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有哪些?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有哪些?

 最佳答案: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就是合理分配。每克糖、蛋白质(4kcal),每克脂肪(9kcal),将热量换算成食品后制定食谱,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进行安排。

糖尿病的四大治疗原则是什么?

原则一: 按时按量
原则一: 按时按量
一般而言,两个正餐的间隔以4小时左右为宜,例如,三个正餐较为合理的时间安排为:早餐7:30~8:30,午餐11:30~12:30,晚餐18:30~19:30。两餐间隔超过6个小时,或一些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病人,可在两餐之间加餐,加餐也应安排在比较固定的时间。较为适宜的时间是下午2:30~3:30,或晚上9:00~10:00。加餐无须太多,一杯奶、一个水果或一小片全麦无糖面包即可。
除了上述规定的餐次外,其他时间尽量不进食。
原则二: 营养平衡
原则二: 营养平衡
参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糖尿病病人平衡膳食的内容可简要地归纳: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粮搭配;
②多吃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素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新鲜蔬菜,如绿叶蔬菜、冬瓜、黄瓜、苦瓜等);
③常吃粗粮,适时、适量吃水果和薯类;
④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⑤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⑥减少烹调油用量(每日烹调油的用量控制在20~30克,选择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健康的植物油);
⑦吃清淡少盐膳食(盐量在6克以内);
⑧食不过量,经常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原则三: 少量多餐
原则三: 少量多餐
公众平台【糖尿病家庭调养】告诉大家:糖尿病病人血糖不稳定,不仅容易发生高血糖,也容易发生低血糖,一餐不吃,或两餐时间间隔太长,都容易发生低血糖。把全天的能量需求分散在一天内,吃3~4餐,对稳定餐后血糖效果要好得多。
原则四: 选食恰当
原则四: 选食恰当
适宜食物的选择标准可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油盐糖的含量,二是血糖生成指数(GI)。糖尿病病人可按照少油、低盐、无糖和高纤维等“三低一高”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食物。例如,少吃或不吃肥肉、油炸、油煎及其他含油盐较多的食物,尽量避免进食含蔗糖的糕点、饮料。
糖尿病病人并不是完全不能食用水果,适量的水果可以满足病人对甜味的需求和减少病人的饥饿感。吃水果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要少吃,切莫一次大量地吃。
②空腹吃,切忌餐后吃水果:一般上午9点到9点半,下午3点到4点,晚上9点左右进食为宜。
③视病情而吃。血糖控制不好时少吃,或者不吃。
④选择低糖水果,如番石榴等。干枣、桂圆与柿饼都不应作为首选水果。不吃甜的水果,如葡萄、香蕉、荔枝、红枣等。
⑤算热量,限制总数。要把水果中的热量算在总的摄取热量里,每天吃200克水果,如梨、苹果、桃等,可减主食25克。也可以与其他类别的食品等份交换,根据病情选食或少食,不宜每餐都吃水果。
可选一些蔬果类代替水果,西红柿、黄瓜等是比较好的选择。

糖尿病的四大治疗原则是什么?

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所并发的或伴发的心脏病,是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所包括的范围较广,包括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微血管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病因,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伴发冠心病较同年龄、...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4倍左右,死亡率增高5—6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内部的激素如胰岛素、性激素、儿茶酚胺、高血糖素等协调性失衡,过高的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如低胰岛素血症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活性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血糖的变化、脂肪代谢的紊乱等也引起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血流不畅,细胞获能减少、缺氧等,都可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广泛性灶性坏死等损害,也引起了心脏自主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导致了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伴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性心脏病临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并发或伴发冠心病、自主神经病变者,在此不再详述。主要谈谈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是1972年ruble等在最先发现的,他们在对长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尸检过程中,发现这些患者的心肌有弥漫性小灶性坏死和纤维化,无冠状动脉狭窄,心脏扩大,ecg有st段下降等,从而提出一种新型的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内膜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变窄,使心肌发生广泛而持久的慢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退行变性和广泛的小灶性坏死,最后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脏扩大和各种心律失常。本病的诊断主要借助病史以及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心肌病存在并能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肌病和心脏病者,即可作出此诊断。 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防治原则也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基本相似,首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一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其二,控制危险因素如对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要进行预防和处理。至于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都可按相应的疾病进行处理,即一方面处理糖尿病,一方面针对出现的心血管症状采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进行治疗。本病若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则效果较佳。具体治疗的方药在此不再赘述。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