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颅内小动脉瘤的治疗
最佳答案:
一、颅内小动脉瘤的症状
1. 头痛
- 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当动脉瘤小的时候,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轻微的头痛,感觉类似紧张性头痛,呈胀痛或隐痛。这是因为动脉瘤可能会对周围的脑组织、血管或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随着动脉瘤的变化,如发生少量出血或者瘤体增大对周围组织压迫加重,头痛可能会加剧,变为搏动性头痛,而且疼痛程度和频率都会增加。
2. 头晕
3. 眼部症状
- 如果动脉瘤位于眼动脉附近,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者复视等情况。比如,当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时,会导致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如果压迫到了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还会出现眼球运动障碍,造成复视,即看一个物体时感觉有两个影像。
4. 神经功能障碍
-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果动脉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麻木或者活动不灵活等情况。这是因为动脉瘤对运动神经纤维产生了压迫或者损伤,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导,使得肢体的运动指令不能正常传递。
- 当动脉瘤影响到语言中枢相关区域时,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如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
5. 恶心和呕吐
6. 癫痫发作
-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的存在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当异常放电扩散到大脑的广泛区域时,就会引起全身性癫痫发作,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如果放电局限在局部脑区,可能会出现局部肢体的抽搐或者短暂的意识障碍。
二、颅内小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1. 观察等待(保守治疗)
- 对于一些较小的、形态规则且没有破裂风险或者症状较轻的颅内小动脉瘤,可以选择观察等待。通常需要定期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来监测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变化。一般建议初次发现后的3 - 6个月进行第一次复查,如果动脉瘤稳定,后续可以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 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20 - 140mmHg,舒张压控制在70 - 90mmHg),可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活规律也对防止动脉瘤破裂有帮助。
2. 手术治疗
- 开颅夹闭术
-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打开颅骨,在显微镜下找到动脉瘤,然后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使动脉瘤与正常的脑血液循环隔离。这样可以阻止血液继续流入动脉瘤,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处理动脉瘤,治疗效果比较确切。但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在血管内引导至动脉瘤处,然后通过微导管向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使动脉瘤内形成血栓,从而闭塞动脉瘤。这种方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对于一些位置较深、开颅手术难度较大的动脉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宽颈动脉瘤,单纯的弹簧圈栓塞可能效果不佳,需要使用一些辅助装置,如支架辅助栓塞。而且介入治疗后动脉瘤有一定的复发率。
三、颅内小动脉瘤的药物治疗
1. 控制血压药物
- 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它可以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的作用,同时能够预防和缓解脑血管痉挛。对于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尤其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尼莫地平可以降低因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通常口服剂量为一次30 - 60mg,一日3 - 4次。
2. 抗癫痫药物
- 丙戊酸钠:如果患者出现癫痫发作,丙戊酸钠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它主要是通过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来控制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包括增强脑内γ - 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等。一般开始剂量为每日10 - 15mg/kg,分2 - 3次服用,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3. 缓解头痛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头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它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一般口服剂量为每次0.3 - 0.6g,每天3 - 4次。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原则
颅内动脉瘤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分为两种,一就是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二是介入手术,使用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两种手术的费用对比,手术肯定比较便宜,一个动脉瘤夹大约3000-4000元,正常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动脉瘤,使用不会超过3个动脉瘤夹,所以加上手术费用及麻醉等费用,这个手术费用可控制在2万元以内,但因为是开颅手术,所以风险相对较大,比较适合浅部易操作区域的动脉瘤;而介入手术,其实和你姑姑做个的dsa是一个道理,也是从股动脉置管,不同的是前者只是造影,而手术是通过这个置管将金属弹簧圈置入,起到堵塞动脉瘤的作用,费用很高,一般一个弹簧圈都要大几千到上万元,而一个动脉瘤特别是宽颈的动脉瘤有时需要十几甚至二十个弹簧圈,所以,没有十几万是下不来的,但优点是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对于深部手术不易操作的动脉瘤,介入手术更有其优势。颅内动脉瘤是选择开颅夹闭手术还是介入治疗
【开颅夹闭手术】为了防止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可以通过开颅手术,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一种特制的夹子夹闭瘤颈(动脉瘤泡泡和脑血管连接的部位),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了,动脉瘤也就不会破裂了;这种方法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疗效也有不断的进步。优点是如果动脉瘤夹闭完全,没有残留,则复发率很低,对于合并有颅内较大血肿的患者也很合适,手术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血肿的清除。缺点是需要打开颅腔,创伤相对较大,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手术需要丰富经验和很高医术的神经外科医生。
【介入治疗】
另外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血管内的治疗,在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很细的管子放到动脉瘤内,往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同样可以是血流不再进入动脉瘤,达到治疗的效果。优点是微创,损伤小,不需要开刀,不需要打开颅腔。这一方法开始于90年代初期,国际上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ISAT)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方法优于开颅夹闭手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缺点是目前的花费较大,复发率相对较高,在发达的欧洲,多数患者会选择这种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的介入治疗方法。
【选择那种方法?】
对于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两种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法的采用主要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病人的年龄、病人的全身情况、发病后患者的状态等,选择哪种方法还要根据医生的经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医生工作的价值与核心所在。医患双方相互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全面客观、温馨、和谐的良好关系,共同携手对抗疾病,呵护健康!欢迎来我院检查以及就诊。
- 上一篇: 四川武警总医院是甲等的医院么、??
- 下一篇: 饮用菊花茶有何功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