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有什么症状,吃什么药好
最佳答案: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以下介绍吞咽障碍的症状及相关药物治疗情况:
# 吞咽障碍的症状
- 口腔期症状
- 食物在口腔内残留:患者在咀嚼和搅拌食物时会出现困难,食物容易在口腔内残留,特别是在颊部和磨牙后区。
- 流涎:由于口腔肌肉控制不佳,不能将唾液正常吞咽,导致唾液从口腔流出。
- 咽期症状
- 吞咽启动延迟:患者在准备吞咽时,会出现明显的时间延迟,不能及时触发吞咽反射。
- 呛咳:食物或液体在通过咽部时,不能顺利进入食管,而误入气管,引起剧烈的咳嗽。
- 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食物残留或有异物堵塞,即使在吞咽后也难以缓解。
- 食管期症状
- 吞咽疼痛:在吞咽食物时,食管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 食物反流:部分患者在吞咽后,食物会反流至口腔或咽部,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
# 吞咽障碍的药物治疗
- 促进吞咽反射的药物
- 溴吡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等引起的吞咽障碍,改善肌肉无力症状,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
- 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B₁₂制剂,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可用于治疗因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吞咽障碍,帮助恢复神经功能,提高吞咽能力。
- 改善食管动力的药物
-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食物反流,适用于食管动力障碍引起的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食物反流等症状。
- 莫沙必利:是一种选择性5 - 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可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蠕动,改善食管蠕动功能,对于食管蠕动减慢导致的吞咽困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减轻局部炎症的药物
-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用于咽喉部炎症、水肿等引起的吞咽障碍,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吞咽疼痛和梗阻感。
- 康复新液: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对于口腔溃疡、食管炎等导致的吞咽障碍,可促进黏膜修复,减轻炎症刺激,改善吞咽症状。
药物治疗需吞咽障碍的治疗还常结合康复训练,如口腔肌肉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
器官功能训练:
具体训练步骤
一是先让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磕牙,以上动作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组以上;
二是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其做空吞咽动作,这种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使之易于诱发有力的吞咽,反复训练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
三是清洁口腔,刷牙和按摩齿龈每天3次;还应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饮食功能训练:
注意摄食时的体位和食物的选择
首先,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合适的食物应有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最适合的是泥状食物。液状食物应谨慎食用,温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对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须经过一段与进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时间,使其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进食训练。 其次,应注意患者摄食时的体位。能坐起的患者,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不能坐起者采取半卧位,躯干抬高30~40度,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这可防止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体位应保持半小时,以防诱发返流性食管炎。
再者,应注意采用适宜的喂食窍门,要用薄且凹陷小匙勺,掌握最适宜吞咽的一口量;每次喂食时用匙压一下舌面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在患者进食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少说话,避免患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引起呛咳;应引导患者再次识记进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建;指导患者进食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喂食;亦可每次吞咽后饮少量水,以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除去咽部残留食物。
对重度吞咽困难者,如果经口摄食量太少,不足以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时,家属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会实施鼻饲饮食。
吞咽困难该如何治?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训练
可分为不用食物、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在进食的通过调整体位及食物种类,应用辅助吞咽动作练习等的直接训练(摄食训练)。
1.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因此适用于从轻度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间接训练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常用的间接训练方法有:
⑴口唇闭锁练习:口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对无法主动闭锁口唇的患者,可予以辅助。当患者可以主动闭拢口唇后,可让患者口内衔以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其他练习包括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作微笑状)、抗阻鼓腮等。
⑵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做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为强化咬肌肌力,可让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⑶舌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可让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让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以舌尖舔吮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等。
⑷冷刺激(ice-massage):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即应终止刺激;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冷刺激,3次/日,10分钟/次,至皮肤稍发红。
⑸构音训练:吞咽困难患者常伴有构音障碍,通过构音训练可以改善吞咽有关器官的功能。
⑹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具体方法是,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秒钟。
⑺咳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由于肌力和体力下降、声带麻痹,咳嗽会变得无力。强化咳嗽有利于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
⑻声门上吞咽训练:声门上吞咽又称“屏气吞咽”,具体做法是由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屏住呼吸使声门闭锁、声门气压加大、吞咽时食丸不易进入气管;吞咽后咳嗽可以清除滞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
⑼促进吞咽反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继而引发吞咽。此方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
2.直接训练
直接训练的适应证是: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吸入或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⑴体位:由于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开始可先尝试30o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该体位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易于摄入和吞咽;颈部前倾可使颈前肌群放松,有利于吞咽。偏瘫患者应将患侧肩背部垫高,护理者于健侧喂食。
⑵食物的选择:一般容易吞咽的食物具有下述特征:①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
②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③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④不易在粘膜上滞留等。应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等。
⑶一口量:即最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喂食量。一口量过多,食物易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滞留,增加误咽的危险;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应从小量(1 - 4 ml)开始,逐步增加,掌握合适的一口量。
⑷调整进食速度:指导患者以较常人缓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一般每餐进食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为宜。
⑸咽部滞留食物的去除法:可训练患者通过以下方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①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②交互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 – 2ml),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③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④侧方吞咽:梨状隐窝是另一处吞咽后容易滞留食物的部位,通过颏部指向左、右侧的点头样吞咽动作,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
(二)其他治疗
1.物理治疗:可应用低中频电疗法、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等,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促进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2.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风池、翳风、廉泉、人迎、合谷、内关、金津、玉液等。
- 上一篇: 咽炎怎么治才能彻底除根
- 下一篇: 渐冻症患者情绪焦虑有啥药物辅助治疗,有什么症状,吃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