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有什么症状,吃什么药好
最佳答案:
中药外敷是一种中医外治方法,主要用于缓解多种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通过中药外敷缓解的症状及相关用药情况:
# 常见症状
- 疼痛:包括关节疼痛,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像颈肩腰腿痛,因劳损、外伤等导致的肌肉酸痛、僵硬;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血疼痛等。
- 肿胀:如外伤导致的局部软组织肿胀,或者关节积液等引起的肿胀,还可见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初期,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时乳房的肿胀疼痛等。
- 麻木:肢体麻木常由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所致,像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下肢麻木等,中药外敷可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麻木症状。
- 皮肤病症:如湿疹,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痈疽疮疡,可见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有脓液渗出等;以及蚊虫叮咬后引起的局部红肿、瘙痒等。
# 常用药物
- 消肿止痛类
- 云南白药膏:主要成分为三七、重楼等,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等。
- 活血止痛膏:由干姜、白芷、甘松等多种中药组成,能活血止痛、舒筋通络,适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关节酸痛等。
- 温经散寒类
- 狗皮膏:含有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等药材,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所致的痹病,症见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等。
- 追风膏:主要成分为独活、香加皮、海风藤等,能追风散寒、舒筋活血,可用于受风受寒、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关节不利等。
- 清热解毒类
- 如意金黄散:由姜黄、大黄、黄柏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的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等。
- 三黄膏:主要成分为黄柏、黄芩、黄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等。
- 祛湿止痒类
- 青鹏软膏:由棘豆、亚大黄、铁棒锤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引起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以及湿疹、皮肤瘙痒等。
- 除湿止痒软膏:由蛇床子、黄连、黄柏等药材制成,能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
什么是中医外敷方法?
外敷方法
1.如果所用的药物属于干品,不含有汁液,就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调和剂(如鸡蛋清、酒、水、蜜等),调成干湿适当的糊状敷用。如果所用的药物本身含有汁液,如大蒜,就将药物捣成糊状敷用。
2.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先将所要敷药的部位用水洗净,待干后将药敷上。若所敷部位毛发较密,可先剪去一些毛发再敷药。有的敷后接治疗要求,还要用纱布或胶布固定,以防药物脱落。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
二、注意事项
1.确定用外敷疗法作主要治疗还是作为辅助治疗。
2.注意调好药物干湿程度,以既不易流脱,又可以粘着为适当。若药物变干,则应随时更换,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3.敷药的温度要适当,一般治寒证宜热(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治热证宜凉。
4.在穴位敷药时,要尽量对准穴位。
5.如果敷药后出现血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若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去积水,再涂上龙胆紫药水,盖上消毒敷料。
用什么中药外敖
用中药外敷一般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把所用中药制成粉末,选择相应稀释物调成糊状,外敷患部,达到治疗目的。 2、把所用药物加水煎煮,制成膏剂,外敷患部,达到治疗目的。3、把芳香开窍类药物装入枕内,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外敷算非法行医吗?
不算。中药外敷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选择相应的中草药,制成膏,散,糊等制剂,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来调节...气血津液,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利用中草药侵入性来治疗疾病。说这些的前提下,医生必须要有医师资格证,没有医师资格证算非法行医。
- 上一篇: 帕金森早期怎样自我检测?
- 下一篇: 新上市的恩崔沃营养品,质量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