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申》,此词条收录于12/31,仅供参考
太子申(?—前342年),中国战国时期魏惠王之子,姬姓,魏氏,名申。在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任命太子申为统帅,庞涓为大将攻击韩国。韩国请齐国救援,齐国任命田忌、田婴、田盼分别担任统帅和副统帅,孙膑担任军师率军“围魏救韩”,直接袭击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魏申和庞涓急回军救援首都。看到魏国大军回救大梁,齐军撤退。为了惩罚齐国,魏国大军追击齐军,到达魏、齐边界的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齐军在马陵没下埋伏,大败魏军,杀死魏军统帅太子魏申,魏国十万大军全部溃败。
太子申,魏惠王的长子,自幼被立为太子,即王储。公元前342年,魏国遭受齐国攻击,魏惠王任命太子申为大将,庞涓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迎战。在马陵之战中,魏军败于齐国的田盼,庞涓阵亡,太子申被俘杀。他的头和身体分别被葬在不同的地方,都在现在的山东省冠县境内。第二年,魏国以公子赫为太子。《战国策·魏策二》记载,有门客建议太子申出征,成功则可邀名,失败则可继任太子。
齐国(首府临淄)任命田忌、田婴、田盼分别担任统帅和副统帅,孙膑则担任参谋长。他们率领大军出动,采用老战略,直袭魏国(首府安邑)的陪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庞涓急忙撤军回堵,魏国动员全国所有的武装部队,任命太子魏申担任统帅,准备与齐国决战。
- 上一篇: 军师-汉末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
- 下一篇: 辅助分配方法(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