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呼麦》,此词条收录于12/31,仅供参考
蒙古族呼麦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的一种特殊歌唱方式,即一个人运用特殊的发声技巧通过发音器官,创造可以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听觉,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的“喉音”艺术表演形式。又名浩林潮尔、双声唱法、喉音唱法。
公元12世纪的匈奴时期,蒙古族人发出与大自然相似的声音,即最原始的呼麦。公元十二世纪,呼麦文化在内蒙古失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呼麦文化传回内蒙古。近年来,在黑龙江流域发现一支居住在中国最北端的蒙古族后裔—图瓦人。蒙古族呼麦无歌词,多以哼鸣泛音为展示方式。无固定节拍,多为散拍子。以五声调式为主,旋律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代表作品有《阿尔泰山颂》《布谷鸟》《四岁的海骝马》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呼麦艺术得以流传的土壤逐渐缩小,面临无人可传的困境。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蒙古族呼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呼麦是鄂温克族语,意思为“喉咙”,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一种演唱形式。呼麦是通过人的发声器官,在闭气后,演唱者能够同时发出两个及以上声部的表现形式。
- 上一篇: 窦宪-东汉著名将领
- 下一篇: 武陵峡-竹山县官渡镇境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