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大仁秀-大仁秀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4-12-30 06:15 12

大仁秀

《大仁秀》,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大仁秀是渤海国第十代君主。公元818年,大仁秀登上了王位。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夏天,唐宪宗遣使册封大仁秀银青光禄大夫、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1]其生平十三次遣使朝唐,六次遣使入日本。在位时,南定新罗,北伐海北诸部,扩大领土,厘定京府州县名,国势甚盛。卒谥宣王。[2]

      公元818年,在王族和朝臣的拥戴之下,大祚荣之弟大野勃的四世孙大仁秀登上了王位。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夏天,唐宪宗遣使册封大仁秀银青光禄大夫、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1]

      大仁秀登上王位后,面临的是经济衰落,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大仁秀积极治理朝纲,调整王族权力矛盾,安定内部。同时选拔重用贤能,推行吏治改革,除旧布新,很快,渤海国朝政焕然一新。[1]

      从文弱不自振的康王大嵩璘时起,南境相邻的新罗国(朝鲜半岛中南部),不断侵犯边境,掠夺人口土地。大仁秀登上王位不久,新罗国发生灾荒,出现内乱。大仁秀整顿军队,于公元820年举兵南下,夺取了新罗西部一部分领土和城镇,迫使新罗国降服,南部边境得以稳定。北部靺鞨各部,除黑水部之外早已为渤海国所统一。后来由于内乱,不能很好地治理,纷纷自立。大仁秀趁势兴兵北上,接连打败靺鞨各部,使他们重新臣服。为了加强对靺鞨各部的治理,他改变原来的部落制,划分行政区,设置府、州、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他对所统辖的东北各地治理进行改革,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封建化与社会发展进程,被后来的辽、金、元、明历代继承。渤海国的行政建制——京、府、州、县的设立,大部分正是在大仁秀时期完成的。大仁秀很重视民生,他要求派到唐王朝去学习的王族、官员注意学习农业种植与手工业生产技术,然后在渤海国各地推广。这时期,渤海国已能种植麦、黍、粟、豆、稻等农作物,生产的帛、丝绸、皮毛、铁器、弓矢在中原内地闻名。在忠于唐王朝,与中原内地文化经济交往密切的同时,大仁秀也加强了与隔海为邻的日本的友好关系,先后六次派使团访问日本,进行文化与经济贸易交流。[1]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