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此词条收录于12/28,仅供参考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于1973年首先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1976年被正式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据C14测年,河姆渡文化断代为距今7000年。
河姆渡文化以浙东滨海的姚江河谷地带为核心分布区,东达舟山群岛,沿东南海岸在台州、温州也有发现。1973年11月至1974年1月,考古学家第一次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随后,又陆续发现并挖掘了鲻山遗址、唐家墩遗址、童家岙遗址、慈湖遗址、鲞架山遗址、灵山遗址、田螺山遗址等。2013年,河姆渡附近发现了中国已知最早、内涵最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址——井头山遗址。2019年至2020年,井头山遗址完成首期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姆渡文化遗址共分四层:第三、四层和一、二层分别代表其发展的早、晚期。早期: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夹砂红陶和红灰陶占绝对优势。河姆渡文化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以及其他草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此外,还有大量从渔猎中获得的野生动物,以及采集来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家畜除猪、狗外,可能已驯养水牛。河姆渡人因居所被称有巢氏之民,冬天外出则被称为羽民,而羽饰则是越族先民的一种习俗。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为重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使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的一支。2023年11月7日至2024年4月19日,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4展厅举行。
- 上一篇: 产后可以喝生姜红糖水吗?
- 下一篇: 婺剧-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