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此词条收录于12/24,仅供参考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又称“关东平原”“辽松平原”。其经纬度范围是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 ~128°,北起黑龙江省嫩江中游,南至渤海辽东湾,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抱,面积35万平方千米,由北部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第一大平原。
东北平原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350毫米~700 毫米。辽河与松花江水系,流经平原南北,水源丰富。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小麦、大豆、高梁。其工业产业基础较好,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并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庆、辽河油田就位于这里。其主要植被有2700余种,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分为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东部山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和平原森林草原区三部分。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东北虎、猞猁等名贵物种。
早在40-50万年前,东北平原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其中泥河湾盆地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处人类遗址。该地自周代以来一直居住着肃慎族,一直到女真族,实行半游牧生活。清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汉族移民,这一过程被称为“闯关东” ,在18世纪末,闯关东人越来越多,因此东北地区的农业得到有效发展。境域内旅游资源城市众多,而且是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聚集地,文化特色独特,有沈阳故宫博物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文化景点,还有长白山、黑瞎子岛等自然景观。
东北平原因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而得名。又被称为“关东平原”“松辽平原”,“关东”在明代的时候指辽东地区。清代时期,“关东”地区扩大,将黑龙江、吉林包括在内。现在的“关东”指山海关以东,泛指东北地区。因为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组成,所以也被称为松辽平原。
- 上一篇: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气候类型的一种
- 下一篇: 扶余国-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