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此词条收录于12/16,仅供参考
南京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的皇宫、明代北京故宫的蓝本,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截至太平天国灭亡时,南京故宫内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2000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复建后重新免费对外开放。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南京故宫由在外的皇城与其围护着的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宫坐北向南,今大致范围北至北安门,南至瑞金路,西至西安门,东至中山门。皇宫为中轴对称格局,严格遵循《礼记》所载“左祖右社”“三朝五门”的规制。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次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发动叛乱并于公元1402年攻占南京。朱棣在南京登基后,一边修整被战争损坏的宫殿,一边谋划迁都北京,并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迁都之后,南京的宫城被封闭为禁地,委派亲信太监和勋贵管理, 合称为“南京守备”。此后直到明亡的两百多年间,由于天灾和失修,明故宫大部分宫殿建筑都已不存。清代到民国,经历战争和改建,明故宫地面遗迹最终毁坏殆尽。
南京故宫建筑群的轴线以南端外城的正阳门为起点,经皇城的洪武门抵达宫城的承天门,直至皇城末端的玄武门止,这种宫城轴线与全城轴线相重合的模式,是明故宫首创,直接影响到北京紫禁城的营建。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群体布局走向成熟的代表之作,这种模拟天香、遵循礼制的建筑群体布局方式,集中体现了封建帝王试图通过建筑营建来加强其皇权神圣性的愿望。
1956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南京明故宫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南京明故宫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2日,南京明故宫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 上一篇: 曹矩-魏武帝曹操之子
- 下一篇: 蒙城离马鞍山有多远『马鞍山到蒙城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