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关于水的知识」水的化学知识?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3-04-30 19:46 528

关于水的知识

水的化学知识?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关于水资源的知识?

      

      1

      什么是水资源?

      水资源指的是自然界各种形态(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天然水。供评价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即具有一定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能够长期满足某种用途的水资源。地球表层的水有大气中的水汽和水滴,海洋、湖泊、水库、河流、土壤、含水层和生物体中的液态水,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中的固态水,岩石中的结晶水。人类大量利用的是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和水库水、土壤水和地下淡水。虽然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绝大部分是咸水。储存在海洋及其他水体中的咸水和地下矿化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97.47%;而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最密切,可资利用的淡水却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0.77%。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海水可用于养殖及航运,或引至陆地用作冷却用水。海水淡化后,也可供生产或生活使用,但成本较贵,目前尚不能大量被利用。

      2

      我国水资源状况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7115亿m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100立方米,在世界上名列125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仅为11000亿m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³。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m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m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3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1)水资源不足。虽然我国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7115亿m³,但按人口平均,每人只有2100m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美国的1/5。(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强烈,降水分布极不均衡。总体来看,北方水源不足,南方水源有余。黑龙江、辽河及黄河、淮河、海河流域耕地占全国的58.2%,水资源占全国的14.4%,西南诸河、闽、浙、台及长江、珠江流域耕地占全国35.9%,水资源总量占全国81%。(3)降水量时空变化大。我国降水特点是集中在很短的雨季。通常全年60~70%的雨量都集中在夏秋的3~4个月内,而且又往往集中于几次连续性的大雨、暴雨。(4)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²,占国土面积的38%。(5)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污染,即由于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另一种是人为污染,也是主要的一种,即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

      4

      农业退水对水体的污染。

      

雨和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们要说下雨而不是下水?

      雨是对一种气候现象的称谓,其(在地球上)的特征,或者说是表现,是水这种物质由气态转换为液态,并在一定程度的集聚后从高空降下。

      「雨」、「水」两个概念的区别显而易见。现代汉语中使用「下雨」这个动宾短语来表述雨这一「水从天上降下」这个气候现象,并不代表「雨」实际上是「水」的同义词。

      顺带一提,粤语的方言中,使用「落水」来表示「下雨」,是相当常见的。

雨和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们要说下雨而不是下水?

      「雨」是一种关于天气的自然现象,而「水」则是这种自然现象所涉及到的其中一个关于材质构成的要素。

      在理解类似问题时,可能须要先釐清认知层面的「概念」和语言层面的「词语」的界限。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会形成各种关于世界的百科知识。因此,只要人们有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就会自然能认识到作为自然现象的「雨」的认知概念。同时,人们又有关于各种液体固体气体的性质的知识,又能由此而认识到液体性质的「水」的认知概念。也就是说,人们在认知层面是能区分「雨」和「水」的,这两个不同的认知概念的语义内容是由不同侧面的百科知识所提供的。其中,在理解认知概念「雨」时,人们会对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过程、影响、材质构成、视觉触觉等感觉等等各个侧面(也就是不同的认知域)的知识进行调用。虽然这其中也涉及到关于「水」这个构成材质的知识,但毕竟那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而不能替代其他侧面的理解。当然,虽然在理解认知概念「水」时也可能会借助到关于「雨」的知识,但相对而言,这种借助的重要性却是不如理解「雨」时对关于「水」的知识的重要性的。题目所问的疑惑,其实也就相当于是看到了这种互相提供理解支持的重要程度不同。不过,毕竟两者性质不同,人们可能会将两者在理解上大致归类到不同的概念场:比如,将「雨」和「风」并列,将「水」和「火」并列,等等。

      但另一方面,认知和语言又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认知里的概念、语言里的词语之间的映射对应关系可能是多对多而非一对一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是可能出现题主所设想到的在语言里用同一个词语来表示「雨」和「水」的情况的,只不过在汉语里恰好是表达为两个不同词语而已。当然,虽然我们无法测算这种可能性的概率,但毕竟「雨」、「水」是两个较为基本的认知概念,因此或许可以暂时认为语言里将其区别开来的可能性略大一些。不过,其实还有一种半混合的表达状态。比如,在粤方言的有些方言点里,可能会将认知上的「下雨」称为语言上的「落水」,但同时又可能会在其他情况下使用到语言上的「雨」这个词。也就是说,要釐清这题的疑惑,关键还是要理解到认知上的概念、语言上的词语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