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腿部静脉血栓配图,仅供参考
2.1LDVT的一般治疗LDVT的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使血栓紧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发生PTE。使用下肢加压弹力袜减少PTS的发生。2.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既可阻止血栓的继续蔓延和复发,又可减少PTE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是目前LDVT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血栓形成的各个时期尤其对溶栓和手术有顾忌者,以及作为溶栓或取栓的辅助疗法。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常先用肝素随后改华法林维持至少三个月,同时可使用弹力袜辅助治疗。2.2.1肝素常用的有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s),肝素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UFH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发挥强大的抗凝血作用,避免新的血栓形成,促进自身纤溶系统活性消除血栓,对无出血倾向的DVT患者原则上都可使用,其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LMWHs是指分子量低于6.5 Kda的肝素,为UFH的提取物,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使抗血栓作用与致出血作用分离,且低分子肝素分子量越小,抗凝血因子Xa活性越强,保持了抗血栓作用并降低了出血的危险。LMWHs较UFH在血中半衰期明显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有良好的量效预测等优点,在临床使用时无需监测凝血指标,且低分子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孕妇使用也较安全,现已成为LDVT早期抗凝的首选药物。有研究[12]表明,LMWHs比其他口服抗凝药物更安全、有效,Hawkins^{[13]}发现在早期DVT门诊病人使用LMWHs可替代院内治疗,使院内病人尽早出院的可能性增加,且预防及治疗LDVT的效果明显优于UFH。邱贵兴等[14]亦发现LMWHs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于已发生的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2.2华法林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效,不能首先单独使用华法林。华法林为后期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一般多先于肝素重叠使用2~3d,后单独使用至少三个月(多3~6个月,维持剂量以满足延长凝血酶原时间1~1.5倍或国际标准化比值2~3倍[15]为宜。使用华法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严重出血者应立即停用。对长期使用华法林的病人应定期进行凝血时间的检测[16]。2.3溶栓治疗药物溶栓治疗为DVT的常用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可使静脉血栓快速溶解并恢复血流,降低PTS的发生率。溶栓的时间愈早愈好,3d内的新鲜血栓及非闭塞性血栓是溶栓的最好适应症。但对于近期有手术史(小于1个月)、严重外伤、出血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妊娠及出血素质的病人禁用。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巴曲酶、纤维蛋白溶解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r as等,以UK及rt-PA最常用,两者疗效方面尚无定论,但UK较rt-PA费用低,临床使用较多,国外一般采用4400 冲击治疗,然后以4400U cdot kg^{-}持续静脉输液12 sim 72h^{[17]}。溶栓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全身给药及局部给药。全身给药即传统途径是通过外周末梢静脉来输注,操作简单,溶栓效果好,在 溶栓治疗期间需检测凝血功能。其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为1%~2%。局部给药有深静脉注射给药或导管持续给药,颅内出血较全身给药明显减少。有报道[18],发病后3~14d的DVT病人,放置滤器后插管溶栓再通率达100%。溶栓期间患者应卧床,避免按摩挤压下肢,防止PTE的发生,亦可在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PTE。导致溶栓失败的原因可能有长段或广泛的血栓造成药物不能与血栓良好接触、陈旧机化的血栓及过早停用溶栓药物等。- 上一篇: 贵池池州文体培训-池州创新美术培训引领艺术潮流风向
- 下一篇: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临床营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