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搬家搬厂 > 正文

历史教学,怎样上好历史公开课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3-04-05 09:41 463

历史教学

怎样上好历史公开课

      展开全部
      摘要:公开课是相对传统常规课而言的一种教学示范课,是教师间进行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公开课的开展与实施,历史科目的公开示范课更是如此,这对提升历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公开课;教学;教师公开课是不同于常规课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工作者之间进行公开交流学习讨论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剩余1938字)

历史素养:历史教学的价值追求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它经常地表现为个人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历史教师要自觉地将历史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素养的培育,使历史素养成为历史教学价值追求的重要目标。

怎样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困绕着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怎样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1.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起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还得回归到怎样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上。反思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肤浅。在一些教师的眼里,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参考书中的几段文字,只要抄上即可,缺乏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认识。《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把历史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对部分教师来说,这只不过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考。
        为此,历史老师首先要准确领悟"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闪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有创新潜力的领域。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看它是否全面,三个维度是否有遗漏,因为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当然,对每一节课来说,要重视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分解,使之细化、小化,目标不在于太多,也不是每一项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同等重要,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二看它是否明确,即目标阐述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四看是否将它贯彻到了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教学的渠道
        2.1注重问题设计。提问的有效性跟提问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
        2.2准确表达问题。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尽量避免反问。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很多提问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表达方式,或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读一段课文内容,或重复教师刚讲过的话,这种缺少思维性、创造性的提问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感到历史学习枯燥乏味。
        2.3做到因人施问。因材施教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很清楚,应用到课堂提问上,就表现为因人施问。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一般来说,能勇敢地与你目光碰幢的学生,往往期待能站起来回答,而那些低头不语的学生则可能正在"保佑着老师别叫我回答啊",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3.倡导合作探究――有效教学的关键
        合作探究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谓"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并不是简单地把桌子合并起来,几个人凑成一堆,随便说上几句就行了。我认为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按个人的兴趣、需求、学习基础等级等标准自主分组。大组还可以再按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自主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上、中、下的各类层次,让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以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工就不能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学习。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合作"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合作,更需要生生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的角色,重在置疑、激思、点拨,或投石兴澜,或锦上添花。引导学生快速思考、认真归纳、争相表现。学生的活动方式要丰富多彩,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同桌讨论,可以前后左右互相交流,也可以分组辩论对抗竞赛。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对于教师而言,要对教材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精心设计出探究问题。注意设计的问题,一要适度,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4.实现情感体验――有效教学的回归
        4.1建构情感认知――知情合一。指导学生选择性地阅读历史教材及历史课外书籍的;或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的感悟与启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选择教学内容的"启情点"。许多历史事件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等,都能自然而强烈的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也有许多历史事实本身比较抽象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精心寻找"启情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加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如采取辩论会、竞猜、课外寻古、抢答等形式,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4.2建构价值观――情识交融。当然,价值观带有典型的个性化特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性格。而我们知道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能形成的,单靠讲述几个历史故事,或是几个历史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作为我们课堂的一部分,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和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用心经营历史课堂,不仅仅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也让我们的教师在自主、创新的课堂里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这也许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