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古代中医对蛀牙的症状描述 治疗方法 用药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22 16:34 3

古代中医对蛀牙的症状描述 治疗方法 用药

古代中医对蛀牙的症状描述 治疗方法 用药

 最佳答案:

      # 症状描述

      古代中医认为蛀牙是因过食肥甘,致使胃火在口齿间积聚,加上湿气侵袭,湿热相搏,滋生蛀虫,进而蚀损牙齿。症状方面,初期可能牙齿仅有轻微不适,时有隐痛,遇冷热刺激会疼痛加重,牙龈无明显红肿。随着病情发展,牙齿被蛀蚀程度加深,会出现明显的牙齿破损,疼痛加剧,呈阵发性抽痛,严重时会牵连头部疼痛,还可能伴有口臭等症状。

      # 药物治疗

      - 内服药:

      - 胃火炽盛:若患者伴有口臭、便秘、口渴等症状,多属胃火炽盛,常用清胃散等方剂清胃泻火。清胃散中含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等药材,可清泻胃火,缓解因胃火上炎导致的蛀牙疼痛。

      - 肾阴不足:若出现腰膝酸软、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多为肾阴不足,可使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通过滋养肾阴,以补充牙齿所依赖的肾精,从而改善因肾阴亏虚引起的牙齿失养、蛀蚀疼痛等问题。

      - 外用药:

      - 五灵至圣散:出自清陈士铎《辨证路,牙齿痛门六则》,由五灵脂、白薇、细辛、骨碎补组成。将这四味药研末,用滚水调匀后含漱,可消肿止痛、剿杀蛀虫。其中,五灵脂、白薇能杀虫,细辛可散火,骨碎补透骨,引导五灵脂、白薇直达骨内,使蛀虫无处藏身。

      - 其他外用方:《沈氏尊生书》记载用五倍子、胡椒研末为丸,塞蛀孔中。还有用雄雀粪绵裹塞孔内,或芦荟、白胶香塞蛀孔内等方法,以缓解蛀牙疼痛。

      古代中医也会采用针刺疗法,实火痛,上齿取下关、内庭,下齿痛取颊车、合谷,均用泻法;虚火痛者,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加补太溪穴、泻行间穴,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目的。古代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多肥甘厚味、甜食等,以减少胃火的产生,预防蛀牙的发生。

本文推荐:东川区手机维修培训:https://www.kmbdw.com/shoujiweixiupeixun/areaid-10/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