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桑寄生的功效(桑树的的药用价值)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18 08:09 22

本文目录:

桑寄生的功效

 最佳答案:

      1. 祛风湿: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可以祛风除湿,通调血脉。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麻木等风湿痹痛症状,尤其是风湿日久伤及肝肾导致的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情况有很好的疗效,常与独活、牛膝等搭配使用。

      2. 补肝肾:桑寄生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能益血补肝肾,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头晕目眩等症,有助于改善肝肾不足引起的身体虚弱状况。

      3. 强筋骨:能补肝肾,促进骨骼健康,增强肌肉力量,适用于肝肾不足或关节疼痛日久,损伤精血,筋骨失于精血荣养所导致的筋骨痿弱无力,对于骨折患者,还可以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4. 安胎元:桑寄生能益精补血,固冲任、安胎元,适用于肝肾亏虚、冲任不固导致的孕妇腹中胎儿躁动、妊娠漏血等情况,常与阿胶、续断、菟丝子等配伍,有助于维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5. 降血压:桑寄生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抑制大脑垂体分泌后叶素、提高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从而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相关的症状。

      6. 抗病毒:桑寄生提取物具有抗病毒的活性,对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

      7. 调节免疫:桑寄生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动,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并增加免疫系统对肿瘤和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的抵抗力。

      8. 保护肝脏:一些研究表明,桑寄生可能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调节肝功能,有助于维护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9. 利尿消肿:桑寄生中含有扁蓄甙,这是一种天然的利尿成分,可以促进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能够防止水分在体内停留,对于小便不利和身体浮肿等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

我想泡的能提高免疫力的药酒,可不知该泡什么

      药酒方  药酒

        【组成】生地10两,海桐皮2两,米仁2两,川芎1两,骨皮1两,五加皮1两,羌活1两,牛膝1两,甘草5钱。

        【来源】《惠直堂方》卷二。

        【主治】风湿腰痛,血热。

        【用法】浸酒服。

        风湿经典药酒方

        配方:鲜胡蜂50g,御酒堂白酒500ml,

        泡制工艺:1、准备鲜胡蜂50g。2、将鲜胡蜂和白酒一起放入酒器(以磁州窑邢窑产磁坛为佳)。3、密封浸泡。4、放置阴凉处存放。5、15天后,过滤酒液,即成。

        用法:口服,一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25ml。此方特别适用于急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

        [1][2]补气益血酒

        八珍酒

        【配方】 全当归26g 炒白芍18g 生地黄15g 云茯苓20g 炙甘草20g 五加皮25g 肥红枣36g 胡桃肉36g 白术26g 川芎10g 人参15g 白酒1500ml。

        【功用】 滋补气血,调理脾胃,悦颜色。

        【制法】 1 将所有的药用水洗净后研成粗末; 2 装进用三层纱布缝制的袋中,将口系紧; 3 浸泡在白酒坛中,封口,在火上煮1小时; 4 药冷却后,埋人净土中,五天后取出来; 5 再过三至七天,开启,去掉药渣包将酒装入瓶中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服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当归、白芍、地黄、川芎:滋养心肝,补血而理气。 川芎:可使地黄、当归补而不腻。 五加皮:祛除风湿,强壮筋骨。 胡桃肉:润肺补肾,乌须发,强记忆。 大枣:健脾而调和诸药。 此酒可以起到气血双补的功效,用以治疗因气血亏损而引起的面黄肌瘦,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脾虚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劳累倦怠,头晕目眩等症。

        丹参酒

        【配方】丹参300g,米酒适量

        【功用】养血安神。

        【制法】1 将丹参切碎; 2 倒入适量的米酒浸泡15天; 3 而后滤出药渣压榨出汁,将药汁与药酒合并; 4 再加入适量米酒,过滤后装入瓶中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丹参: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活血,通心包络,去滞生新,调经顺脉,安神宁心,治健忘怔仲,惊悸不寐。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能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并使心率减慢,对防治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是大有益处的。又因丹参含维生素E,所以也应有抗衰防老作用。此酒主治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

        牛膝独活酒

        【配方】桑寄生30g 牛膝45g 独活25g 秦艽25g 杜仲40g 人参10g 当归35g 白酒1000ml

        【功用】补养气血,益肝强肾,除祛风湿,止腰腿痛。

        【制法】1 将所有药材洗净后切碎; 2 放入纱布袋中,缝口; 3 放入酒中,浸泡30天; 4 将药渣取出,过滤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1次(上午9~11点服用为佳)。

        【药材功效解析】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当归、人参:养血益气。

        秦艽:法湿宣痹止痛。

        此酒主治腰膝发凉、麻木、酸软疼痛,腿足屈伸不利,痹着不仁,肝肾两亏,风寒湿痹。

        人参固本酒

        【配方】何首乌60g 枸杞子60g 生地黄60g 熟地黄60g 麦门冬60g 天门冬60g 人参60g 当归60g 茯苓30g 白酒6000ml

        【功用】补肝肾,填精髓,益气血。

        【制法】1 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 2 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坛子里; 3 倒入白酒浸泡,加盖再放在文火上煮沸; 4 约1小时后离火,冷却后将坛子密封; 5 7天后开启,将药渣除去,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何首乌、怀熟地、枸杞子:补肝肾,填精髓。

        怀生地、天冬、麦冬:滋阴。

        人参:补气。

        白茯苓:健脾利湿。

        当归:补血活血。

        此酒有补肝肾、填精髓、益气血的功效,适于中老年因肝肾虚,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症。

        人参酒

        【配方】人参30g,白酒1200ml

        【功用】补益中气,温通血脉。

        【制法】1 用纱布缝一个与人参大小相当的袋子,将人参装入,缝口; 2 放入酒中浸泡数日; 3 之后倒入砂锅内,在微火上煮,将酒煮至500~700ml时,将酒倒入瓶内; 4 将其密封,冷却,存放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1次(上午服用为佳)。

        【药材功效解析】人参: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者偏温。功在补五脏,益六腑,安精神,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大补...之元气,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有强壮作用,使身体对多种致病因子的抗病力增强,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强性功能,并能降低血糖、抗毒、抗癌,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

        此酒主治虚劳羸瘦,气短懒言,脉软而无力,四肢倦怠,脾胃不健,面色萎黄,喜暖畏寒,自汗乏力。

        王益酒

        【配方】 蜜炙黄芪250g 生炒白术各100g 熟地黄250g 枸杞子250g玉竹250g 白酒1500ml

        【功用】补气养血,滋阴补肾。

        【制法】1 将所有药材洗净后研细碎,装入纱布袋中; 2 与白酒一起放入砂锅内,上火煎煮40分钟; 3 过滤去渣留液,入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1次,临睡前饮用。

        【药材功效解析】玉竹:甘平之味,养阴生津,润肺养胃。

        黄芪:甘温益气。

        白术:健脾助运。

        地黄:养血活血。

        枸杞子:补肝肾之阴。

        此酒力缓,久饮对先天、后天不足有不可估量的疗效。主治诸虚百损,体弱无力,头晕目眩,胃纳不佳,腰膝酸软,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盆腔炎等症。

        乌须酒

        【配方】何首乌500g 白首乌500g 胡桃肉90g 枸杞子60g 莲子肉90g全当归60g 生姜汁20g 蜂蜜90g 细曲300g 生地120g麦冬30g 糯米5kg

        【功用】补肾养肝,益精血。

        【制法】1 先将两种首乌洗净,用水煮过,捣烂; 2 除生姜汁、蜂蜜外,其余药材捣为粗末与首乌一起装入白布袋,封口备用; 3 将细曲捣成细末,备用; 4 生地用酒洗净,放入煮首乌的水中去煮,等水渐干时,再用文火煨; 5 待水汁尽后,取出捣烂备用; 6 将糯米放入锅中,加水3000ml,放在文火上熬成粥状,然后倒入干净的坛子里; 7 冷后加入细曲末,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放在保温处酿制,待有酒浆时开封; 8 将生地黄倒入酒糟中,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3~5日后开封; 9 压榨去糟渣,贮入干净的坛子里,再将药袋悬入酒中,加盖; 10 将坛放入锅中,隔水加热约80分钟后取出,埋入土中; 11 过5日将酒坛取出,开封,去掉药袋,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再细滤一遍,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何首乌、白首乌、枸杞子、胡桃肉、莲子肉、当归:补肾养肝,益精血。 红枣:调和诸药,并有健脾作用。 麦冬:滋阴润燥。 蜂蜜:调味,并能缓和酒性。 此酒功效为补肾养肝,因肝肾精血不足而导致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憔悴,须发早白,大便秘结等症。

桑树的的药用价值

      桑树的药用价值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叶: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证。

      桑根: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为桑树结的果穗,夏季采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可惜现在临床对桑木已鲜用。

      桑树寄生物: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古药书称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痔疮出血、衄血及妇人崩漏、带下、心腹痛等。目前临床通用的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多种植物的枝叶,但古人认为寄生于桑树者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肾经,擅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妇人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证。

本文推荐:保山整租:https://baoshan.zfsf.com/zhengzu/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