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士赏析1000字以内
最佳答案:
《燕昭王求士》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讲述了燕昭王寻求贤才以报齐国破燕之仇的故事,具有多方面的赏析价值。
# 从历史背景角度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燕国因内乱被齐国趁机攻破,燕昭王即位时面临着国家残破、百废待兴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燕昭王意识到只有广纳贤才,才能实现复国报仇的目标,于是开启了他的求士之路,这一行为符合当时各国通过争夺人才来增强国力的时代潮流。
# 从人物塑造角度
- 燕昭王:他是一位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的君主。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可以看出他放下国君的架子,不惜用丰厚的礼物来招揽人才,展现出他为了国家复兴愿意付出努力的决心。当他向郭隗请教求士之法时,言辞恳切,表达了自己对雪耻复国的强烈愿望,体现出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郭隗:是一位富有智慧和谋略的贤士。他没有直接给燕昭王推荐人才,而是通过讲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的道理,以及“千金买骨”的故事,让燕昭王明白,只有以尊重和厚待来彰显求贤若渴的决心,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
# 从艺术特色角度
- 善用排比:郭隗在阐述君主对待贤士的不同态度会带来不同结果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说服力,使观点更加鲜明。
- 故事生动:“千金买骨”的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以买千里马骨来比喻燕昭王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形象地说明了只要真心求才,即使是像郭隗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吸引到更多的贤才前来,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 从思想意义角度
这篇文章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燕昭王通过求士,吸引了乐毅、剧辛等众多贤才前来,使燕国逐渐强大,最终得以报仇雪耻。它告诉后世统治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君主求贤的典范,激励着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要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