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赏析 1000字以内
最佳答案:
# 从人物塑造角度
- 刘姥姥:她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作为乡村老妪,生活的艰难让她不得不放下尊严来荣国府“打秋风”,但这也体现了她的担当和勇气。她久经世故又质朴真诚,面对守门人的刁难,她谦卑应对;与王熙凤交谈时,她能巧妙地通过自嘲和对王熙凤的赞美来拉近关系,展现出高情商。她带着外孙板儿,也显示出她懂得利用孩子来增添讨巧的意味,更能引发他人的怜悯和帮助。
- 王熙凤:此时的凤姐年轻漂亮、威风八面,管家得力,在家族中地位颇高。她接见刘姥姥时,既有贵族的涵养和体面,也有管理者的威严。她先是摆架子晾一晾刘姥姥,展现出对打秋风之人的“震慑”,但之后又满面春风地问好,还推掉下人回话专程陪伴刘姥姥,尽显周到。在给钱时,既给了20两银子又给一吊钱雇车,还说是给孩子做冬衣,充分顾及了刘姥姥的面子。
- 周瑞家的:她是个关键的配角。因曾受刘姥姥亲家帮助,又想显摆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和办事能力,便积极帮刘姥姥。她巧妙地调整刘姥姥入府目标,从王夫人改成王熙凤,并找准汇报时机,利用传话之便添话促成刘姥姥见到凤姐,办事老练,从中周旋,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 从社会意义角度
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物进入荣国府,展现了封建社会鲜明的等级差异。荣国府的奢华与刘姥姥的贫穷形成强烈反差,刘姥姥对荣国府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震撼,作者借她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贾府的腐朽和剥削本质,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奈。也揭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像刘姥姥与周瑞家的、刘姥姥与王熙凤之间,既有利益的牵扯,也有微妙的人情世故。
# 从写作手法角度
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如刘姥姥进门前掸掸衣服的动作,表现出她虽卑微落魄但仍想保持庄重的心态。还有语言描写,刘姥姥粗俗的俗语和凤姐等人口中的文雅之词形成对比,凸显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不同。以刘姥姥的视角展开叙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逐步深入地了解荣国府的生活细节和复杂人际关系。
阅读短文《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第六回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耳闻目睹荣府表面上是一派荣华繁盛的景象,由此“一进”便正式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正传,便开始了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与对封建末期社会的解剖。 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方面。这次刘姥姥所接触的人物之多,所见的场面之广,感受惊叹之深,都胜过了第一次。角色也由王家的亲戚成为了贾母的座上宾,出席了贾府丰盛的家宴,游览了大观园。作者透过刘姥姥的观察、体验、评论,进一步地表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奢侈,既写出了贾府鲜花著锦之盛,又为日后贾府败落巧被救埋下了伏笔。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抽风的穷老婆子。 刘姥姥这一角色的意义就在于此: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前后一以贯之。刘姥姥从内里,从近出处对贾府进行透视和详察,小说情节因此得以开展,便能更深入与细腻地展开贾府内部的生活细节。
复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的贾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打秋风。这种行为也叫“打抽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后来又因当时官府的衙役,总在秋风乍起时,以做棉衣为名向富户募款,“打抽丰”就演变为“打秋风”。
不论对手是“富而好仁”还是“为富不仁”,打秋风都不是好活儿。舍着一张老脸,求人家一点残汤剩水,高兴了赏你几两银子,不高兴了赶你出门。所以查遍正史野史,小说戏剧,打秋风的例子并不多见,拿得出手的不过是《儒林外史》里的张静斋和范进打秋风的例子,一般人都知难而退。
毕竟打秋风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绵绵不绝的事。刘欢不是唱“你有我有全都有”吗?那是穷人对于“大同社会”的向往,碰上一个爱讲大道理的,他还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是社会财产的一种再分配方式哩!
所以穷人一登门,富人就害怕,明知道人家害怕,自己还要舍着老脸上,这不叫不知趣,这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谁知道人家肯不肯给你仨瓜俩枣儿的?你以为自己是李逵,可以轮两把板斧,露一身横肉,闯进门去,大叫:“把你们那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全给爷爷献上来!”所以说,要是没有超困的生存境遇和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事儿趁早儿甭干,伤自尊。
问题是刘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儿,胆子贼大。她想的是:我是穷人我怕谁。穷人有的是穷智慧,只要撇下这个无聊的面子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办。
于是她就来了。
来了就被凤姐吓一跳。凤姐的气派一般人都受不了。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初一见面,都叫她唬得发愣,更何况可怜的贫婆子,一辈子所见不过是寒山枯树,住的不过茅草泥屋,糊的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家织的土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猛然看见凤姐,真当是神仙下凡。虽然人家只是家常穿戴,并没有加意打扮估计那一刻,她的耳边好比敲起一记铜磬,“嗡”的一声。
又被臊得不轻。凤姐问她干什么来了,可怜她还想攀攀亲戚,维持一种基本的体面:“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天啊,你都穷成那样儿了,像个瘪核桃,居然还要和神仙一样的王熙凤讲情分!周瑞家的提示:“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那意思就是,有话快说啊,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这时候,就看出贫苦人的可怜。七老八十的老婆子了,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面前忍耻求告,未语先飞红了脸。凤姐虽然也告半天艰难,那意思是叫你以后别来了,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过面子还是要小顾一下的。二十两银子,不过是贾府一顿小小的家宴的饭钱,或是给人家的丫头们做衣裳的钱,毛毛雨啦。龙王爷在天上打个喷嚏,地上就是春雨贵如油,这二十两银子,等于把刘姥姥一家三四口人一年的生活费给包了干儿。什么叫欣喜若狂?相信这时候,她的耳边又是一声锣鸣:咣!
这一趟,刘姥姥只见识了贾府门前挺胸叠肚的看门大爷,凤姐屋里会打箩筛面一样“咯当咯当”响的自鸣钟,红香软帘,穿罗裹缎、插金戴银的平姑娘,吃了人家一顿鸡鸭鱼肉,但是,也算是经济收获之余,精神上的一次小小历险。回到家,盘腿在炕上细诉细讲,像孙悟空讲的:咱也是那上了台盘的和尚。
凤姐一定没有想到,这二十两银子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虽说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那也得看受恩的是什么人。雅典的泰门资财散尽,却是膏血养就一帮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世上多狼心狗肺的人,偏偏刘姥姥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老太婆叫又贪又酷、失尽人心的凤姐撞上了,误打误撞施了一回恩,于是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就救了自己的姑娘。
刘姥姥几进荣国府,都去干吗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