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脚崴的症状 治疗方法 用药
最佳答案:
脚崴即踝关节扭伤,常见症状、治疗方法及用药如下:
# 症状
- 疼痛:受伤后会立刻出现明显疼痛,尤其是在行走、站立或尝试活动脚踝时,疼痛会加剧。
- 肿胀:局部软组织受损,导致组织液渗出或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出现肿胀,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
- 活动受限: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难以正常屈伸、旋转,严重时无法正常行走。
- 瘀血:局部皮肤可能出现青紫、瘀斑等瘀血现象。
- 畸形:严重的脚崴可能导致足部畸形,如踝关节严重错位。
# 治疗方法
- 紧急处理: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的脚部得到充分休息;在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踝关节进行适度加压包扎;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 后续治疗:48小时后,一般可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在肿胀基本消退后,可进行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力度要适中;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脚踝环绕运动、脚尖提拉等。
- 手术治疗:如果脚崴非常严重,发生了韧带完全断裂、骨折严重移位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 活血类中成药物:像三七伤药片、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消散。
- 外用药物:可选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涂抹或喷在受伤部位,能消肿止痛。
但药物使用需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有胃肠道疾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
脚崴了 怎么能消肿 用什么药
首先,伤后要避免继续负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伤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绷带或宽胶布将患侧足踝背伸90后轻度外翻位包扎固定,限制行走,并送医院处理。
第二、对于症状轻者,可在伤后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并抬高患肢。此时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伤后,应施行局部冷敷,并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瘀积于血管损伤处。
冷敷方法: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部,每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也可以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夏季则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
第三、如果踝部扭伤已超过24小时,则应改用热敷疗法。此时热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利于伤处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热敷方法:将热水或热醋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处,5~10分钟后毛巾已无热感时进行更换。每天进行1~2次,每次热敷约30分钟即可。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脚痛风的治疗方法
一次饱餐酒后,半夜突发从右拇趾周围开始疼痛、肿胀,后服用"秋水仙碱"疼痛得到缓解、消失,一直到91年,一天夜晚,左右拇趾周围都出现肿胀、疼痛,还时常窜痛,病情日益严重,肾功能、性功能也随之减退,血尿酸长期处于650.ouml/L左右,寻医几年其结果用药好转,停药又犯,反反复复。经过培可宁治疗后,血尿酸降低到正常水平,疼痛消失,后经1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完全康复,随访未复发。
脚冻伤了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或药物治疗
我的爷爷每年都会将手冻伤,有人介绍了两个小秘方,用过了效果还不错,你可以试试看。 1.没有破溃: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 2.有破溃时:云南白药撒于冻疮溃烂处并包扎。 冬天有冻疮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问题。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 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潮湿可以加速体表散热,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发生冻疮。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 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