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血小板高应该吃什么药啊
最佳答案:
骨髓抑制性药物
- 羟基脲:常用于快速降低血小板计数,起始剂量为15-30mg/kg/d,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剂量。
- 白消安: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
- 干扰素:可抑制巨核细胞生成,缩短血小板生存期,剂量为3~5mu/d。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通常剂量为75-100mg/d。
-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通常剂量为75mg/d。
其他药物
- 阿那格雷:可抑制巨核细胞成熟,减少血小板生成,通常用于对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
以上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照医生的指导,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血小板太高怎么办
血小板太高,就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异常增高。首先要明确引起血小板异常增高的具体病因,如果是严重外伤、手术或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反应性增高,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比如控制感染、治疗创伤等等。同时要给予适当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目的是预防血栓的形成。如果血小板过高,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首先可以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把外周血中过多的血小板分离出来,减少血小板数量,同时服用羟基脲等药物治疗,也可以皮下注射干扰素等药物治疗,这两种药物都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太高,要根据具体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血小板高吃什么药
血小板高指的是血小板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急慢性炎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此时血小板计数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过治疗后,血小板数目可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针对血小板高,首要治疗原则是针对其病因。如果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导致的血小板高,可能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需要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要使用降血小板药物如沙奎那韦、羟基脲等进行治疗。如果是急慢性炎症引起的血小板高,通常需要积极控制炎症,治疗原发病,炎症得到控制后,血小板数目也会随之下降。
在治疗血小板高时,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使用抗凝血药物、降低血小板药物等,以控制血小板数量。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血小板药物如沙奎那韦、羟基脲等可直接减少血小板的数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小板目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血小板高的治疗需针对其病因,积极控制炎症,同时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综合治疗,多数血小板高患者能够实现血小板水平的稳定控制,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吃什么或者做什么可以使血小板增加
放松一点,没那么可怕,我以前最少到过8000,吃药只能是激素,对身体很不好,你如果不是很低我建议你不要吃药,平时多吃红枣。
还有就是花生仁外面的红衣,用它泡水喝,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还有一定的效果。
药物的话有一种中药(血小板胶囊)
血小板高如何治疗
要确定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才能针对性治疗。
若血小板增高继发于术后、外伤、脾切除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若继发于慢性感染,当感染控制,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若多次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计数>450109/L,排除上述继发原因,则需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需完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及JAK2基因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若明确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根据危险分层进行治疗,低等危险患者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中高危险患者需要控制血小板数目,可选药物包括羟基脲片、皮下注射干扰素治疗。
这些治疗一定要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 上一篇: 心脏缺血症状怎样治疗(心脏缺血怎样治疗)
- 下一篇: 海口最大的二手车市场(海口的二手车市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