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哪里可以治丹毒最有效
最佳答案:
丹毒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淋巴管感染性疾病,治疗丹毒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治疗:治疗丹毒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红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的治疗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剂量,通常在体温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以防止复发。
2. 局部治疗:局部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其他外用药物,如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等,以减轻炎症和症状。
3. 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4. 手术治疗:在少数情况下,如丹毒导致局部化脓,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丹毒通常采用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等治疗方法,如使用普济消毒饮、五神汤等方剂。
为了获得最有效的治疗,建议患者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应避免皮肤受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保持皮肤清洁,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作息,以预防丹毒的发生和复发。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
是缠腰火丹的丹毒吗?可以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如果病史不长的话,可以根治的.如果病史太长,比如有几年的话,就难说了,因为损伤到了神经.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中医也称丹毒,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又有多种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流火;新生儿患丹毒称赤游丹毒。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起病突然,发烧怕冷,皮肤灼热肿胀变红,如涂丹脂,边缘清楚,不化脓等特点,可以诊断。 西药治疗: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口服红霉素0.375克,每天3~4次,或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每12小时1次。发热者可口服解热止痛片1~2片。 中药治疗: 表现:发病急,初起即见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继则皮肤红,肿胀,色如涂丹,压之退色,红斑稍高于正常皮肤,形状不规则,但界线分明,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灼热疼痛。本病一般不化脓,少数在红斑上有水疱。在红斑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中央部分由红变暗或棕黄,发生脱屑而渐痊愈。常有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若见壮热烦热,谵语神昏,恶心呕吐,为毒邪内攻的险证。 中成药: 活血消炎丸,每次6~9克,日服2~3次。 食疗: ①板蓝根30克,绿茶适量。将板蓝根水煎后泡茶频服。 ②大青叶、生甘草各10克,大黄3克,泡茶频服。 家庭自疗: 1.敷贴:外治:用鲜公英、野菊花、仙人掌、马齿苋、地丁各适量,任选一二味捣烂外敷;或用三黄汤待冷湿敷;或用玉露膏、青黛膏外敷均可。 2.刺血疗法:取患病局部、阴陵泉、阳交、委中、三阴 交;或患病局部、曲池、合谷、曲泽、大椎、委中穴,刺血。 生活提示: 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对皮肤粘膜的损伤要及时治疗;患有脚气病者,须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局部损伤的处理,敷料器械要注意消毒;新生儿穿衣要柔软宽松,注意皮肤抓搔伤。 本病有以下情况者,应及早送医院检查治疗:①新生儿患丹毒。②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恶心呕吐。③出现全身水肿、少尿者。④下肢流火反复发作,导致阴囊肿大或象皮腿者。针灸治丹毒有什么好妙法
丹毒的穴位治疗方法(1)A.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机、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阿是穴、四缝。
配穴:下肢:阳陵泉、商丘、足三里、蠡沟;头面:翳风、头维、四白、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经穴针刺得气后,以徐疾补泻法之泻法(进针快、退针慢,先深后浅)提插捻转1~2分钟,刺激宜强,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阿是穴,以三棱针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可加拔罐。亦可在阿是穴作电针围刺(操作同“疖”节之电针法)。四缝穴以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粘液,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针刺法治疗64例,痊愈58例,显效4例,无效2例。但远期疗效尚不够满意[4,8]。
B.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先于局部作常规消毒,持小号三棱针在皮肤发红的范围内先上后下,快速散刺,使之出血如珠,再据皮损大小取适当型号之玻璃罐(注意罐口应预先消毒),用闪火法吸拔,留罐1分钟左右,取罐后擦净患处血迹。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0例,其痊愈率为100%[5]。
C.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委中。
配穴:分2组。1、环跳、阳陵泉、三阴交;2、足三里、阴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先于患部周围皮下寻得呈现紫暗色怒张之小血管(如小血管怒张不显,可选周围显现静脉),消毒后,用圆利针(如无此针具,可用28号半寸针代替),迅速刺入血管,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待黑血自行溢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次可刺4~5针。委中穴取患侧,寻找怒张之络脉,刺血3~4滴。配穴二组,任选一组,用28号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施提插结合捻转之泻法,不留针。开始每日1次,2次以后改隔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一般治3~6次,如治2~3次效果不明显者,应考虑用其他方法。
(三)治疗评价
共治131例,除2例无效,2例中断治疗外,余均痊愈,其有效率为96.9%[6,7,9]。
D.粗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二)治法
选用牙科用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合金钢丝加工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的粗针,让患者端面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屈曲下低,使背部皮肤拉紧,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将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时,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向侧歪斜,一般留针2~8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47例,经3~7次的治疗,均获痊愈[10]。
三、丹毒的穴位治疗方法(2)
丹毒系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一种急性皮肤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耳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
【病因】多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
【症状】发病急骤,皮肤红肿疼痛,色如丹涂脂染,边界分明,多发于颜面、小腿、前臂等处,且多伴有寒战、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疗法】
取穴方一:阿是穴(患部)、大椎、曲池(双)、委中(双)。发于上部者,配合谷、尺泽;发于下部者配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其中解溪、太冲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疗程即愈。
取穴方二: 膈俞、大椎、委中。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临床验证15例,经治不足10次,均获痊愈。
取穴方三:大椎、厥阴俞。上部配曲池、肩外俞;下部配委中、血海。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以毫针用泻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39303934法针刺,然后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1-2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取穴方四:大椎、委中。上部配曲池、合谷;下部配阴陵泉、血海。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取穴方五:大椎、身柱、肺俞、肩外俞、曲池、病变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头面部丹毒。
效果:屡用多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附穴方六:委中、血海、三焦俞、大肠俞、环跳、次(骨+谬)、病变区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下肢丹毒。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曾治疗15例,经治2-3疗程,均获痊愈。
附记:忌饮酒及辛辣刺激之饮食。若配用中药外治,效果更好。
有治疗丹毒最好的方法吗?
丹毒很可怕,发展很快,10年第一次发病发烧骨痛以为是感冒, 在家耽误两天,小腿肚以下全部红肿,脚不敢落地,住院10余天, 打针电疗没少受罪。这次周日早上起来还只是个小红点, 到中午就变成巴掌大的红肿,因为有一次教训,马上知道是丹毒复发, 赶紧吃药,周一立马到医院打青霉素,先后6天, 周一在网上发现治丹毒的特效药蒲银散,及时邮购 ,周三开始使用, 效果很明显,红肿日渐消退, 似比用西医单独治疗效果好。此方值得推荐。
麻烦采纳,谢谢!
- 上一篇: 车博士玻璃膜怎么样(02/07更新)
- 下一篇: 多年口痰多要吃什么药(痰特别多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