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北京如何治疗疫情患者
最佳答案:
北京市在治疗新冠疫情患者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分类救治
- 无症状感染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会密切监测重症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
- 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如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对于有进展风险的病例,会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
- 重症患者:组建国家和市级医疗救治联合专家组,实行“一人一策”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基础疾病诊治。
建立救治机制
- 病情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高风险人群,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做好心理疏导。
- 多学科专家会诊:每日进行多学科专家会诊,关注重症倾向患者,必要时进行市级专家组会诊。
分区收治与管理
- 闭环管理:在独立区域实行闭环管理,单独设置方舱CT和实验室,确保隔离和诊疗工作在同一区域内完成。
- 分区收治:根据流行病学史分区收治,共同生活和同一环境的病例同室收治,不同流行区域或未确定归类的病例单间收治,不同毒株的病例分区收治。
特殊患者照护
- 对“一老一小”、孕产妇、学生、合并基础病等高危因素患者,分类采取不同策略,配备专业医护团队进行诊疗看护,给予人文关怀。
- 对于家庭聚集病例及老人儿童,采取一家人一病房,提供个性化陪伴照护。
注重中西医并重
- 重视早期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积极探索使用相对成熟的新药、新治疗手段,加强基础护理和关心关爱,提升医疗救治效果。
这些措施体现了北京市在疫情防控中的科学精准和人文关怀,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患者治疗费用谁出
疫情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1、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实施综合保障。
2、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
3、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4、对于卫生健康部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患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资金,实施综合保障,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疫情患者治疗费用谁出
疫情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1、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实施综合保障。
2、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
3、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4、对于卫生健康部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患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资金,实施综合保障,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新型肺炎疫情是免费治疗吗
新型肺炎疫情是免费治疗,全国肺炎疫情治疗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依据相关规定,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实施综合保障。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对于卫生健康部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患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资金,实施综合保障,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当前医院怎样治疗H7N9病毒感染者?
入住最高等级传染病房病房里的空气都不许跑出来新鲜空气可以进入病房,但病房内的空气跑不出来
感染病毒患者入住的是负压病房,是传染病最高等级病房。
什么是负压病房?负压病房是世界卫生组织在规定抢救SARS病人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设置负压病房的医院,才可以救治有严重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人。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处理。设置负压病房,可以减少病房外家属、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会。浙大一院的负压病房,是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建设的,当初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也是在这个病房里,从没有发生过医务人员感染的病例。
传递窗分为两层,隔绝内外空气交换
感染病区的门外,门的右边有1扇传递窗,病房里有病人的化验标本传送出来,都要通过这个窗口。这个窗口是全自动的,分成3种状态:锁止、打开、全锁止。窗口里外各有一扇玻璃门。里面的窗户打开后,外面的窗户就无法打开。外面开了,里面就自动锁住。这样可以完全隔离里面和外面的空气,不因为物品传送而有内外空气交换。
医生每隔4小时为患者化验生化指标
下午4点多,一位医生提了个写有“送检专用”的白色塑料手提箱到感染病区门口。需穿着白色手术衣、头套和两层蓝色外科一次性口罩。
打电话给里面的护士,护士打开传递窗的内窗,放入一个标有“H7N9 9-5-5”的罐子,放好后立即关窗。过了1分钟,医生打开外窗,小心地把罐子放入手提箱,仔细盖好盖子,下楼——这位医生是感染科的检验医生,他说,他们每隔4个小时就要为患者杨某化验生化指标,以便随时监测病人身体状态变化。
会诊办公室有高清视频能看到病人身上插满管子
专家通过屏幕监控病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教授是患者的主诊医师。
会诊办公室里,有一套高清视频系统,通过设在病房里的摄像头,将图像和声音传送到会诊办公室的投影仪上。这样,多名会诊专家通过大屏幕就能实时监控病人情况,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病房出现交叉感染。
病房墙上的插座都插满了
视频直播中,病人身上盖着蓝色的横条纹床单,面颊消瘦,头发花白。张开嘴巴、插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半睁着眼睛,胸腔起伏缓慢而有节奏。床头墙壁上10个电源插座孔,都被插满了,分别连接着呼吸机、监护仪、呼叫器等。
病人身上插满管子,连接着好几个袋子,心电监护仪的管子、静脉输液管、胃管、尿管、排泄管等,这些都是用来监护和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救命管。“转入浙大一院后,病人经过近两天的抢救,情况进一步好转,通过机器提供的用氧量降低了,这说明病人的肺功能没有恶化,正在自己慢慢地恢复。而且你们看病人插满管子,但他的神志是清醒的。”“目前来说,病人还处于最危险的时期,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进病房要两次更衣换防护服出来后要淋浴才能离开
医生穿防护服进入
通过视频看到,有两位医生穿着白色防护服进入杨某的病房。他们站在病床边,记录监护仪上显示的数据,分别有心律、血压、脉搏和氧饱和度4组数据。医生还仔细查看了病人身上的各种管子。
安排了三班倒医护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护这位病人。每班医护人员包括4位医生、4位护士,每班轮班8小时。医护团队包括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监护室高年资的医生和护士。“可以说抽调了医院最强的医护力量来抢救这位病人。”
进去出来都有一整套程序
在视频中看到,进入病人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是“全副武装”,戴着圆形固体的绿色“医用”N95口罩,可以杜绝PM2.5微粒流通;穿着白色连体防护服,从头到脚无缝连接;还有白色消毒手套。
在医护人员入口处,有一块牌子,写明医护人员进入病房的程序:入口→一更→二更→办公区→前屋→病房→通道→更衣→淋浴→办公区。
护士解释,“一更”是指穿上基本的手术防护服;“二更”是穿上白色隔离服,有了这两道防线后才可进入病房;出来可能带有病人的病毒,要求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进行淋浴才可以离开医疗区。
参开资料: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H7N9感染者是怎么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