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肝昏迷治疗原则
最佳答案:
# 症状
-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可有扑翼样震颤,即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
-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较常见,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等强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
# 治疗药物
- 减少肠内氨等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 乳果糖:口服后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腔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当结肠内pH降至5.0时,不但不再有氨的产生,反而可将氨转变成铵离子随粪便排出体外。
- 乳梨醇:是另一种合成的双糖,经结肠的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而酸化肠道,作用与乳果糖相似。
- 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微生态,抑制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减少氨的产生。
-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 L-鸟氨酸-L-天冬氨酸:能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使氨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尿素,从而降低血氨水平。
- 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有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两种,可根据患者血钾和血钠情况选用。
- 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合成,在鸟氨酸循环中,精氨酸可促进瓜氨酸和鸟氨酸合成尿素,从而降低血氨。
- 调节神经递质
-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䓬受体拮抗剂,对部分Ⅲ、Ⅳ期患者有促醒作用,可能与改善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复合受体功能有关。
- 支链氨基酸:可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减少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
肝昏迷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并发症,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肝昏迷治疗原则是什么
①纠正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每日控制总液体量在2500毫升以下,腹水患者补液量按前1天的尿量加1000毫升即可。 ②保护脑细胞功能:用冰帽降颅温,以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和耗氧量。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及时吸痰、雾化吸入,深昏迷者可行气管切开。 ④防治脑水肿:静脉点滴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 ⑤防治出血性休克:有出血倾向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K3,或输新鲜血;有消化道出血者要及时止血、补足血容量、防治休克。 ⑥左旋多巴0.5—1.0克,每日服4次,或300一600毫克静脉点滴,每日1次。左溴隐亭1.25—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作用同左旋多巴,有利于清除假性神经介质,恢复大脑功能。 ⑦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⑧高压氧疗法。 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疗法。 ⑩中医中药: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针剂2—4毫升,每日2次肌注。肝昏迷的基本疗法包括哪些内容?
(1)一般支持疗法:停止供给蛋白质,以葡萄糖液来维持每日必需的热量。适当补充维生素类(维生素B1、B2、C等)亦属必要。有条件者可多次小量输血,并应用三磷酸腺苷及辅酶A等。(2)降低血氨的药物:①谷氨酸钠:以28.75%谷氨酸钠100~200mL/日,加入到给病人输液的液体中,或分两次作静脉滴注(可加于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作静脉滴注),用于血液pH 值在酸性范围者效果好。如同时给三磷酸腺苷及镁盐,效果更佳。②精氨酸:它对氨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系统有催化作用,用药后可降低血氨。其溶液为酸性,且不含钠,无导致水钠潴留之弊。一般每250~350g加于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同时肌注三磷酸腺苷20mL及255硫酸镁3~5mL,效果会更显著。但由于肝性昏迷时尿素循环系统中的酶,如精氨酸酶、精氨酸合成酶等的活性降低,故其疗效不理想。③γ-氨酪酸:2~3g/次加入5% ~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文献报道可取得显著效果。临床应用γ-氨酪酸除有解除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外,并有降低血氨作用。从药理观点出发,γ-氨酪酸用于治疗抽搐、躁动等兴奋型最为合适,但总的疗效不够理想。④鱼精蛋白:它含精氨酸80%以上,注入后逐步释出精氨酸而起去氨作用。此药价廉,副作用小,且有止血作用。鱼精蛋白100mg用10%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天3~4次,同时加用三磷酸腺苷及镁盐肌注。
(3)清除肠内毒性物质及控制肠道产氨:①通过鼻饲注入50%硫酸镁溶液20~40mL作导泻,或以生理盐水、食醋作灌汤,以清除肠内毒性产物。②用新霉素4~6g/日,以减轻低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分解,从而防止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产生。若有肝肾综合征时,可改用巴龙霉素40 万每日4次,5~7天为一疗程。③1-4β半乳糖苷-果糖在小肠不吸收,当进入结肠后,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为有机酸,使结肠内容物趋酸性,故可阻碍氨的吸收。剂量为10g,每日3 次,可增至15g,每日5次。其副作用是腹胀、腹泻等,必要时可加用胰酶。④双歧乳酸杆菌奶含有嗜酸性乳酸杆菌,用后可使肠内容物酸化,减轻氨的吸收;可避免因长期应用新霉素致肠内菌群失调或霉菌生长;可增加肠腔内氢离子,使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非游离氨变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无毒的游离铵。其剂量是20g,每日3次,可增至40~60g,每日5次。
(4)补充钾盐:一般在24小时内给氯化钾2~4g,每1g氯化钾溶于5%~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或鼻饲新鲜果汁、氯化钾溶液等。并应注意酸碱平衡,低钾碱中毒时可给精氨酸,酸中毒时给谷氨酸钠,严重酸中毒时给50%碳酸氢钠。
(5)控制全身细菌感染:酌情应用强而有力、毒性小的抗生素。
(6)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认为激素疗法是非特异性疗法,故一般不作常规使用,即使应用,亦以中量(氢化考的松100mg)、短期(3~7天)为宜。在特殊情况下,慎用中等剂量(氢化考的松300~400mg),疗程1周左右。
(7)左旋多巴:根据假性神经介质学说,左旋多巴可补充正常神经传导介质的含量,从而排挤神经角突对假性神经传导介质的摄取、储存与释放,恢复神志。其剂量为0.25~2.5 g/日,可静滴、肌注或口服(鼻饲或灌肠)。
(8)对症处理:烦躁时可用安定或异丙嗪等,腹胀时用针灸,出血用云南白药等止血剂或输注新鲜血。
(9)中医中药: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芳香开窍,保护肝脏,调整代谢等。应用茵陈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可通过鼻饲给药。亦可用安宫牛黄丸针剂(醒脑静) 肌注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每次2~4mL。
治疗肝昏迷的药有哪些
造成肝昏迷的有多种情况,但是治疗原则为①纠正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②保护脑细胞功能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防治脑水肿⑤防治出血性休克⑥左旋多巴、左溴隐亭口服⑦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⑧高压氧疗法。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试述肝昏迷营养治疗目的和膳食治疗原则。
肝昏迷营养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减轻肝昏迷的症状。膳食治疗总的原则是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蛋白、低盐或无盐膳食,要求:(1)热量充足,每日热能不少于6.7MJ(1600kcal),能进食者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选用精细粮食和含纤维少的水果、葡萄糖、果酱、果汁等。
(2)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特别是产氨多的肉类和蛋类、乳类等,完全昏迷者应禁用。病情好转每日限15~20g,未昏迷者每2~4天增加10~20g,不超过30g。可选用产氨少的植物性蛋白质,如豆浆、豆腐等,病情好转且稳定时可选少量动物性蛋白质。
(3)脂肪不宜过高,如能耐受不必限得过严。
(4)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K、钙、铁。
(5)食物应细软烂,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禁用坚硬带刺的鱼肉、鸡等食物,禁食粗糙和纤维多的食物。
肝昏迷基本疗法
肝昏迷的基本疗法主要针对其发病机制和症状进行综合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首先,一般支持疗法是基础。对于肝昏迷患者,应停止供给蛋白质,转而提供葡萄糖液以维持每日必需的热量。补充维生素(如B1、B2、C等)尤为重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次小量输血,并使用三磷酸腺苷及辅酶A等药物。
其次,降低血氨是治疗肝昏迷的关键。谷氨酸钠、精氨酸、γ-氨酪酸和鱼精蛋白等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氨水平。谷氨酸钠可直接作用于血液酸性环境,精氨酸则催化鸟氨酸循环系统,γ-氨酪酸则具有神经症状缓解和血氨降低的双重作用,鱼精蛋白则通过释放精氨酸发挥去氨作用。
清除肠内毒性物质及控制肠道产氨是另一个重要治疗策略。鼻饲50%硫酸镁溶液或生理盐水、食醋作为导泻手段,以清除肠内毒性产物。新霉素或巴龙霉素则用于减轻低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分解,防止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产生。1-4β半乳糖苷-果糖通过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有机酸,阻碍氨的吸收。双歧乳酸杆菌奶则可使肠内容物酸化,减少氨的吸收,同时调节肠道菌群。
补充钾盐对于维持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在24小时内,患者通常需要补充2~4g氯化钾,通过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或口服补充。需监测酸碱平衡,针对不同的酸碱状态给予精氨酸、谷氨酸钠或碳酸氢钠进行调整。
控制全身细菌感染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根据病情选用强效、低毒性的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虽被认为是非特异性疗法,但在特殊情况下,中量激素(如氢化考的松100mg)短期应用(3~7天)可作为辅助治疗。
左旋多巴作为假性神经介质学说的应用,可通过补充正常神经传导介质含量,改善患者神志。
对症处理包括使用安定、异丙嗪等药物缓解烦躁情绪,采用针灸治疗腹胀,以及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剂或输注新鲜血以处理出血情况。
中医中药在肝昏迷的治疗中扮演着辅助角色。清热解毒、芳香开窍、保护肝脏、调整代谢等是其核心治疗原则。茵陈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中药可通过鼻饲给药。安宫牛黄丸针剂(醒脑静)则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进行治疗。
扩展资料
肝昏迷(hepatic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肝昏迷两大类。急性肝昏迷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化学药品或毒蕈(xùn)中毒、急性妊娠脂肪肝等。
肝昏迷治疗原则是什么
①纠正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每日控制总液体量在2500毫升以下,腹水患者补液量按前1天的尿量加1000毫升即可。 ②保护脑细胞功能:用冰帽降颅温,以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和耗氧量。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及时吸痰、雾化吸入,深昏迷者可行气管切开。 ④防治脑水肿:静脉点滴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 ⑤防治出血性休克:有出血倾向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K3,或输新鲜血;有消化道出血者要及时止血、补足血容量、防治休克。 ⑥左旋多巴0.5—1.0克,每日服4次,或300一600毫克静脉点滴,每日1次。左溴隐亭1.25—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作用同左旋多巴,有利于清除假性神经介质,恢复大脑功能。 ⑦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⑧高压氧疗法。 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疗法。 ⑩中医中药: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针剂2—4毫升,每日2次肌注。- 上一篇: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苦参的功效谁知道?)
- 下一篇: 尿频尿急吃什么药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