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公》,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郑昭公(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95年),春秋时期郑国(今新郑境内)第四任及第六任君主,名姬忽,又称太子忽、公子忽、世子忽、郑忽、忽、昭等,是郑庄公的长子,郑厉公姬突的兄长。
公元前701年春天,郑庄公病重,召郑国大臣祭足嘱托后事,祭足以周王室制度为依据,坚持应立太子姬忽为国君。同年五月,郑庄公去世,姬忽继位成为郑国国君,是为郑昭公。九月,宋庄公出兵车六百乘,强迫祭足废了郑昭公,改立公子突为国君,是为郑厉公。郑昭公在得知消息后便流亡到卫国,而郑厉公登位后与祭仲不和,企图暗杀他。公元前697年春,郑厉公因杀祭足的阴谋败露而外逃,祭足又从卫国迎回昭公复位。公元前695年,大将高渠弥趁祭足去齐国之机,在狩猎时将郑昭公杀死。
郑昭公曾因不愿被人说他依靠岳父而生活,而谢绝了齐僖公与郑国联姻的好意,留下了“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影响了此后几个诸侯国的历史。
- 上一篇: 晋鄂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
- 下一篇: 诸侯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