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锁换锁 > 正文

佛教艺术-佛教艺术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4-12-29 22:37 13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与音乐等艺术作品。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征意义还未发展成复杂与多样化的体系时,佛教艺术已经开始发展。佛教艺术发源于前6至前5世纪左右,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后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区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随之不断演变。

      佛教艺术导源于印度工巧明业。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时期,由于戒律中(沙弥十戒)有‘远离观听歌舞’之明文规定,故未能建立艺术发展之基础,而仅限于佛足、金刚座、菩提树等之雕画,以为佛陀之象征。约至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之时,雕刻、建筑、绘画、工艺等艺术活动始随印度都市工商业与部分进步派僧侣之革新精神而兴起,打破以往小乘时代不敢模拟佛像之观念,而普遍塑造佛像供养礼拜,佛教艺术乃藉造像而大兴。印度佛教艺术可大别为兼具希腊、印度、大夏、安息等艺术素质之犍驮罗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至笈多王朝(302),以摩揭陀为中心,统一印度,印度本身之艺术乃与犍驮罗艺术先后依附于佛教而东传中国。至隋唐之世,无论佛教义理或艺术均已与中国人性情精神相结合,并融入中国特有之情操与气度,使佛教艺术衍为纯中国之型态。

      早期的佛教艺术,在本质上是遵从印度无佛像传统的,即避免直接用人像来表现佛陀的形象,称为无佛像时代。约在1世纪前后,将佛陀以人像呈现的佛像时代开始,并持续至今。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佛教艺术也朝着地方化、多样化的方向演变,以适应各国的需要。往北,它通过中亚,渗入东亚形成了佛教艺术北部的分支;往东,它一直扩张到东南亚而形成了佛教艺术南部的分支。在印度,繁荣的佛教艺术对印度教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到10世纪,但随着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迅猛扩展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声匿迹。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