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起江苏镇江、扬州,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纪),因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后经历代开凿、疏浚,江南运河初具规模。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1]
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是中国京杭运河在长江以南的一段。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
江南人民俗称江南运河为"官河"或"官塘"。运河北起镇扬,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到杭州。运河北接长江,南接钱塘江,和 金丹溧[lì]漕河、武宜漕河、锡澄运河、望虞河、浏河、吴淞江、太浦河、吴兴塘、平湖塘、华亭塘、杭甬运河等运河相连接,是 江南 河运的主干道。运河在吴江 平望 镇以南分成三道,去往 嘉兴 的一道称为古运河,直接去往杭州的河道由 元朝 军阀张士诚开凿,去往湖州的一道称为吴兴塘。江南运河的开早 最早可追溯到 三国孙吴时代,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南京和太湖平原而开凿江南运河,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加强,至 唐代 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江南运河和隋代修建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联系,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成扇形展布的大运河。经不断改造、治理,现江南运河从苏南入浙江,分有东、中、西三线。东线是古运河线,从平望经嘉兴、石门、崇福、塘栖、武林头到杭州;中线从平望,经浙江乌镇、练市、新市、塘栖、武林头至杭州;西线从江苏震泽入浙,途经南浔、湖州、菱湖、德清、武林头至杭州。上述三线均通客货轮。以东线长度计算,全长3238公里。航道大部分水深2米,底宽20米。水流平缓,流量丰富,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80年代,在杭州三堡建造船闸,兴筑江南运河和钱塘江的沟通工程,使它经钱塘江和杭甬运河相连,进一步发挥航运、灌溉、防洪排涝、居民用水、水产养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功能。
- 上一篇: 湖北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宜昌市五峰县的公园
- 下一篇: 莲藕-山龙野目莲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