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设立的节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重大节日。每年的10月1日、2日、3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法定节假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从1950年起,将每年的10月1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中国国庆节确立以来,其庆祝方式曾发生过多次变革,1950年至1959年期间,中国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其中前两年的庆典活动规模较大,中国首都北京和其他部分省市都举行阅兵式以及群众庆祝游行,之后国庆活动规模逐渐缩小,至196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国庆制度,在之后的10年里,只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庆祝游行活动,并未举行阅兵式。1971年至1983年的国庆节则取消了群众游行,改为在北京以大型游园联欢活动等形式庆祝国庆。1984年的国庆节庆典活动上再次重启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并在之后的几十年均在“逢十”时举行盛大的国庆庆典活动,其他年份则以摆放立体花坛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1999年、2009年以及2019年的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60、70周年,分别举行了盛大的国庆庆典,庆典包括升旗仪式、阅兵式、群众庆祝游行以及联欢晚会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通过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进行数字总结、国庆阅兵等形式塑造国家形象,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精神等方面开展社会动员,鼓励中国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向全世界诠释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作为文化载体,滋养精神根源,凝聚奋进力量,衍生出国庆黄金周、国庆档电影、国庆纪念章以及国庆邮票等一系列文化。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10月1-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
“国庆”一词最早见于晋朝陆机所著《五等诸侯论》中“国庆独飨[xiǎng]其利,主忧莫与其害”一句,其中“国庆”意为国之庆典,多指国家庆典或举国欢庆之事,中国封建时代能够代表国家喜庆的大事,主要是帝王的登基以及诞辰,并非现在专指国家诞生的纪念日。南朝宋鲍照在《数诗》中有“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一句,其中“国庆”指的是元旦;《周礼·小行人》中提到若国家有福事,则下令举国欢庆,可见中国古代国庆与现代国庆含义不同。
- 上一篇: 惊雷出自哪个小说(12/29)
- 下一篇: 被子植物门-植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