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司》,此词条收录于12/26,仅供参考
宣慰司,是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每个宣慰司设置三名官员,这些官员负责管理军队和百姓相关事务。在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这个职位大多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担任,而且可以世袭。元朝末期共设置有19个宣慰司,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普通宣慰司,第二种类型为边疆型宣慰司。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前期的两个阶段主要设置于内地广大地区;第三阶段,在元朝中后期则呈现出鲜明的边疆演化特征,突出地分布于西南边疆。第一阶段是在中统年间蒙古灭金、占领北方中原地区和平定云南的大理国过程中逐渐设置的,是监治北方汉地世侯的“监司”机构,仅存不足两年,分布的地域特征是均设置于北方中原地区;第二阶段是至元元年至至元十五年(1264—1278年),为临时处理军政事务机构;第三阶段是至元十五年到元末(1278—1367年),宣慰司向西南边疆和南部沿海地区转移,呈现出边疆演化的特点。到了明清两代,沿用了元朝时的宣慰司称呼,但开始被用作土官的一种名号,属于武职。在湖广、四川、云南等省份,都设有宣慰使这个职位,他们的品级是从三品,负责管理所辖地区的士兵以及处理各种事务,受到地方长官的监督和约束。
西南边疆宣慰司在元朝时期不仅负责守卫边疆的军事任务,还承担着开拓疆土的重任,为元代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王朝通过采取设置行政与军事机构等措施,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这些地区在中国的统一和治理。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拓展最为广阔的王朝之一,元代的疆域北越阴山,西至流沙(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近辽东半岛,南达南海。在广大领土的基础上,元朝因地制宜,制定了合理的治边政策。在东北地区,元代设立了辽阳行中书省,对东北进行管辖。辽阳行省下辖七路、一府、十二属州,通过行省制度实现了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同时,元代在辽阳行省境内广泛设立陆站,并将汉人和蒙古人迁居于此,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上一篇: 多少岁能领结婚证?(多少周岁可以领结婚证)
- 下一篇: 汞矿-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